诸葛长青:《佛说四十二章经》
诸葛长青:《佛说四十二章经》简介
佛经进入中国,最早的时间是东汉汉明帝时代。第一部佛经是《佛说四十二章经》。
……诸葛长青
中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墨家文化、商家文化等诸子百家,在这里交相辉映。
佛教进入中国后,已经变成中国佛教,成为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
一、佛教什么时候进入中国
有关中国佛教的起源,有各种说法,佛教初传中国,其中比较古老而最负盛名者,当推后汉明帝的感梦求法一说。
公元76年,正值东汉明帝在位之时。一天晚上,汉明帝做了一个梦。
据晋袁宏《后汉纪》的记录:“初,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项有日月光,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西去寻访佛法,经三十六国来到大月氏(在今中亚阿姆河流域)遇到两个西方僧人,一个叫迦叶摩腾,一个叫竺法兰。遣使延请二僧,并抄写了一些佛经,用白马驮负,同归汉朝。
根据胡僧的指点,明帝使宫中画工摹画了释迦牟尼佛像,与其梦中并无多少差别,于是置于诸宫中供奉。
接着,明帝又请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胡僧将带回的经典译为汉文。为了译经方便,明帝使人于洛阳西雍门外修建佛寺一座,使二胡僧居其中,专事译经。因经文是白马驮负而来,故将该寺取名为白马寺。由此白马寺的确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佛寺。
朝廷敕令建寺安僧,是为佛教初传的佳话。隋唐时期,白马寺规模比以前有所扩展,武则天曾将该寺列为宫廷寺院。后千余年间,几经战乱,白马寺虽屡有兴衰,但仍保留至今。
二、进入中国的第一部佛经
随着汉明帝的推进佛法,诸葛长青研究发现,迦叶摩腾所译《四十二章经》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汉译佛经。
诸葛长青读了《佛说四十二章经》,感到很像儒家的《论语》,全是智慧名句。
该经原译本与竺法兰所译的五部佛经一起佚失。现存的是由三国时胡僧再译的《四十二章经》,与原译本大同小异,基本上为一个原本。该经约两千余字,内容主要是阐述佛教的基本教义,既有大乘佛教的思想内容,也有小乘佛教的思想内容。其内容虽然简单,但条理清晰,自成体系,可见原本当来自古代印度。
从历史的事实来看,可以说汉明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接触佛教的帝王。他遣使求法,加速了佛教向中国的传播;同时,他的求法之举,在事实上等于首肯佛教在中国的流传。这在当时是一大创举。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探讨帝王与佛教的关系,汉明帝夜梦神人而遣使求法实为真正的起点。
三、《佛说四十二章经》简介
《佛说四十二章经》,简称《四十二章经》,佛教著作,据说是东汉迦叶摩腾、竺法兰汉译,一般认为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内容是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了四十二段话所编集而成。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册。《四十二章经》论其胜义,盖有四端:一、辞最简驯,二、义最精富,三、胪者古真,四、传最平易。用以上四重以观察于佛,则佛之全体大用明。
四、《佛说四十二章经》名称含义
诸葛长青看到,宣化上人对《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的非常好,分享如下,
《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个字有通、有别。
通,就是这一个“经”字,这是个通名,佛所说一切经典的通名就叫“经”。
在“经”的上边又有一个别名,别名就是这一部经自己的名字,是一个特别的名字,和其他经不一样的名字。就好像我们人都叫人,这是一个通名;人又有自己的名字,姓张的叫张某某,姓李的叫李某某,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佛说经也是这个样子,有通名,有别名。
“佛说四十二章”是这部经的一个别名,别名里边又分出来这部经是人法立题。
“人”,佛是人;四十二章经,是“法”,所以叫人法立题。
这部经是佛所说的法,佛的弟子在结集经藏的时候,把它一章一章地结集在一起,这也可以说是佛的语录,把佛所说的话聚集在一起,成为一部经。四十二章就是四十二段的语录。
这是最初传到中国的经,由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用白马驮经到中国,在洛阳那儿就造了一座白马寺。白马寺是皇帝造的,就是在汉明帝的时候。
汉朝时,佛法就传到中国了,这是佛教在中国最初的一个开始。
1.佛。
现在先讲一讲这个佛字,“佛”是梵语,具足叫“佛陀耶”,翻译成中文是“觉者”。觉有三种: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自觉和凡夫是不同的,凡夫是不觉。二乘人他能自觉,自己觉悟了,所以和凡夫不同。二乘人虽然能自觉,却没有觉他,你若再能觉他,这就和二乘人不同,这就是菩萨了。菩萨既能自觉,又能觉他;既能自利,又能利他。他看一切众生都平等,所以他自己觉悟了,也愿意一切众生都觉悟,这叫觉他。菩萨虽然能觉他,可是没能做到觉行圆满。佛是既能自觉,又能觉他,觉行都圆满了,因为三觉圆满,所以就成佛。
2.说。
说,这部经是佛说的。“说”的意思是“悦所怀也”,就是把自己心里所欢喜的事情说出来,就觉得更欢喜了。
3.四十二章
四十二章,这部经有四十二章,就是四十二段佛的语录,也就是佛所说四十二章的佛法。
4.经
经,这一个字具有贯、摄、常、法四种意思。
“贯”,就是贯穿所说义。好像一串念珠,把经的道理一个字、一个字贯穿在一起,这叫贯穿所说义。
“摄”,是摄持所化机,摄持所化的一切众生。
“常”,怎么叫“常”呢?古今不变曰常。过去也不变,现在也不变,将来也不变,古今都不改变,这叫常。
“法”,三世同遵曰法。
三世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都遵照这个法去修行,所以叫贯、摄、常、法。
此外又有“涌泉义”,好像水从地里涌出来了。又有“绳墨义”,绳墨就是一条绳,上面沾了墨,是木匠用来画直线的东西,这比喻经是法的准绳。经还有很多种的意思,“经”就是教人修行的方法,所以又有一个“径”的意思──就是修行的一条道路。以上是《佛说四十二章经》经题简略的意思。
五、《佛说四十二章经》名句
诸葛长青拜读《佛说四十二章经》,看到里面名句可以直接开启智慧,比如:
1.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五章》
2.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四十二章经·第三章》
3.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八章》
4.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七章》
4.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四十二章经·第三十二章》
5.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四十二章经·第十六章》
6.心若调适,道可得矣。《四十二章经·第三十四章》
7.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第二十一章原文》
8.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第二十七章原文》
9.佛言:慎勿视女色,亦莫共言语。若与语者,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污。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第二十九章原文》
(诸葛长青:文图参考网络资料)
(转发引用请注明出处)
【诸葛长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圣贤 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 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研究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中国梦】
学习圣贤,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葛长青,祝你成功!
(诸葛长青邮箱: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简介:诸葛长青,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者,愿与天下志同道合者一起“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