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孙子兵法》 计篇第一
活学活用《孙子兵法》 计篇第一
本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具有提挈全书的作用。它主要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并提出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军事名言。
--------- 题记
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研究的。
所以,要从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天,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四季更替等天候季节变化的规律。地,是指地理位置的远近,地形的险阻与平坦,广阔与狭窄以及哪是死地、生地等。将,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法,是军队组织编制、将吏的统辖管理和职责区分、军用物资的供应和管理等制度规定。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帅们没有不知道的;然而,只有深刻了解。确实掌握的才能打胜仗,否则,就不能取胜。所以,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势。要看哪一方的国君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比较有才能?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哪一方的法令能切实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实力强盛?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败了。
如果能够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一定能够胜利,我就留在这里;如果不能听从我的计谋,用兵作战必定失败,我就告辞而去。
有利的计策已被采纳,还要设法造成有利的态势,作为取胜的辅助条件。所谓“势”,就是根据情况是否有利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的行为。所以,能打装作不能打;要打装作不想打;要向近处装作要向远处;要向远处装作要向近处;对于贪利的敌人,要用小利引诱它;对于处于混乱状态的敌人,要乘机攻取它;对于力量充实的敌人,要加倍防备它;对于强大的敌人,要暂时避开它;对于易怒的敌人,要用挑逗的办法去激怒它;对于卑视我方的敌人,要使其更加骄傲;对于休整得充分的敌人,要设法疲劳它;对于内部团结的敌人,要设法离间它。要在敌人无准备的状态下实施攻击,要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这是军事家取胜的奥妙,是根据随时变化的情况,随机应变,不能事先规定的。
凡是未战以前预计能够取胜的,是因为得胜的条件充分;未战以前预计不能打胜仗的,是困为得胜的条件不充分。条件充分的就能取胜,条件不充分的就不能取胜,何况根本不计算。没有胜利条件呢!我们从这些方面来看,战争的胜败就很明白了。
[解说]
本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具有提挈全书的作用。它主要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并提出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军事名言。
(一)对战争的基本态度
孙子对于战争的态度,是非常慎重、非常认真、非常严肃的。本篇开宗明义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一认识,比“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前进了一步。此句中“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相对为文,“地”与“道”互文见义,均指手段、方法。这就使我们明确地看出,战争之所以是国家的大事,就在于它既是军队生死搏斗的手段,也是国家存亡攸关的途径。所以,孙子主张,在用兵之先,要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这种重战、慎战的思想是可贵的,是先秦进步军事思想的共同特点之一。它对后世(国内外)的影响很大,我们在评述中已有介绍。
(二)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
关于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具有丰富的内容,孙子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五事、七计就是探讨的首要条件。
(三)实现战争胜利的条件
(1)选将。就是挑选能执行“庙算”大计的将帅。
(2)造势。就是要设法造成战场上的有利态势。孙子对战争胜负的分析并没有停留在仅仅对“五事”的比较上,而是紧接着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主动、灵活,也是造成有利态势的重要条件。例如:先发制人,打敌人措手不及,迫敌处于应战的被动地位。掌握有利战机,抓住敌人的弱点、迅速进击等等,都是创造有利态势的重要条件。
(3)运用诡道。交朋友全凭信义,斗顽敌应通诡道。军事斗争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孙子第一次在我国军事学术史上鲜明地提出了“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军争》)的战术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他列举了十二条战法。人们习惯地称之为“诡道十二法”。“诡道十二法”的前四法是利用”示形”,即采用欺骗和伪装的手法,麻痹敌军,争取战争的胜利。其余八法是指对八种不同情况的敌人所采取的八种不同的对付方法。“诡道十二法”目的就是一个:“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对敌实施突然攻击。所以,也可以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诡道十二法”的小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孙子“权诈之兵”的精髓,也是进攻作战发起阶段谋略运用的要旨。战争历史表明,在敌手失去戒备或者料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实施突然袭击,能在军事上和心理上取得巨大效果,并使对方在慌乱中作出错误的判断,制定错误的计划,采取错误的行动,以致连连失败。
(四)多算胜,少算不胜
本篇的最后结论是:“多算胜,少算不胜”,“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这里的”见”同“现”,显现。就是说,计算周密,胜利条件多,可胜敌,否则,不能胜敌。
【诸葛长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圣贤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研究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学者,智囊顾问,博士。立志“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邮箱:zhuge803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