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学活用《孙子兵法》总序
世界上,学习研究孙子兵法的人越来越多。在日本,不懂孙子兵法,就不能称谓企业家、政治家。在美国,五角大楼将《孙子兵法》印发给每一名士兵和军官。在世界各地......我们中国人,需要重新审视《孙子兵法》的智慧,修炼自身、决战未来!
--------- 诸葛长青手记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
《孙子兵法》在孙武晋见吴王阖闾时就已经成形,随后又增加了他在吴国的战争经验,从而更加完备了。从现存的汉、唐、宋古籍对《孙子兵法》的证引来看,就有好几种不同的抄本。银雀山出土的汉简《孙子兵法》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古的抄本了,其中《形篇》就有文字不尽相同的甲乙两个写本。
在西汉中期以前,《孙子兵法》13篇是独立而完整的。《史记》在孙武列传中这样写道,吴王阖闾对孙武说:"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汉简《孙子兵法·见吴王》中,两次提到"十三扁(篇)",可见《史记》的记载并非虚妄之谈。
可是,西汉末年刘向《七录》则称《孙子兵法》三卷。不说“十三篇”而说“三卷”,可能是由于从简策变为帛书的缘故。而晚于《史记》100 多年的《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却记载为《孙子兵法》82 篇,图9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篇帙剧增的情况呢?
清朝学者毕以珣在《孙子叙录》中正确地指出了这一篇帙骤增的原因。他悦:82 篇中,除了孙武见阖闾以前所作的13篇外,其余69 篇都是孙武的佚文。这69 篇佚文,大部分已失传了。但是毕以珣还是从古籍中辑录到一些佚文。都收在《孙子叙录》中。他指出,这些佚文“其一为《问答》若干篇,既见阖闾所作,即诸传记所引遗文是也。一为《八阵图》,郑玄注《周礼》引之是也。一为《兵法杂占》。《太平御览》所引是也。外又有《牝牡八变阵图》、《战斗六甲兵法》,俱见《隋经籍志》。又有《三十二垒经》见《唐艺文志》”。他的判断和证明是正确的。汉简《孙子兵法》下编中的《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二》,都是13篇以外的佚文或者后人的注释。
恢复13篇原型的工作,是由军事家曹操完成的。他把13篇以外的69 篇另编为《续孙子兵法》二卷。在《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中都有著录,大概在唐以后才失传。
另外,由于《孙膑兵法》自隋朝以后失传,在清代以来的中外学者中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有说孙武与孙膑是一个人的,有说《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是一本书的,有说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孙武其人的,《孙子兵法》就是孙膑所作的,甚至竟有人说《孙子兵法》的作者就是曹操等等。终于由于《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和1978年7 月,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西汉木简《孙子兵法》的出土,使这些笼罩在《孙子兵法》一书上的迷雾烟消云散了。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向人透露: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著作深感兴趣,不仅为《孙子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都奉命携带一本《孙子兵法》,以便在战场上阅读。
《孙子兵法》历代都有著录。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为迄今最早的传世本,可惜为残简,不能窥其全貌。现存重要的版本为南宋宁宗时所刻《十一家注孙子》,宋刻与宋抄《武经七书》本,其中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经清代孙星衍校定考辩后,成了近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敷实用的读本。
《孙子兵法》(以下称称《孙子》)成书于春秋末期,作者孙武。孙武的生卒年月,已难确切考证。
据欧阳修、宋祁等撰写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司马迁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孙武的祖先为陈国贵族后裔公子完。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公子完因避祸出逃到齐国,被齐恒公聘为工正。后食采邑于田,故又为田氏,称田完,卒谥敬仲。敬仲完四世孙为恒子无宇。无宇二子,一为田恒,一为田书(《史记》中记为武子开与嫠子乞)。田书事齐景公,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邑于乐安。田书子名凭,字起宗,凭生武,字长卿。公元前532年,田氏联合鲍氏,灭执政的旧贵族国惠子(惠栾、栾氏)、高昭子。孙武为避难出奔吴国。后经好友伍子胥引荐,被吴国阖闾委任为将军,辅助吴王称霸诸侯。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勒兵乎?'......于是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关于孙武献书吴王的时间,后汉赵晔撰写的《吴武春秋·阖闾内传》明确记载是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至公元前482年,黄池会盟,吴国取代晋国的霸主地位,称雄中原。由此看来,孙武大显身手的活动时期当在公元前512年至公元前482年。孙武大约与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同为春秋末期人。在吴"北威齐晋"时,已是阖闾之子夫差当政。夫差昏聩,子胥被杀,孙武后来则不知所终。所幸的是孙武为后人留下一部不朽的兵学著作《孙子》。
《孙子》是我国古代兵学的杰出代表,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文精悍,内容博大,意境深远,极富哲理性,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可估量,被奉为“武经之首”。直至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孙子》仍大放奇光异彩,对现代军事理论研究和军事实践仍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它的基本原理和思维方式早已渗透到非军事领域,在商业竞争、企业管理、体育竞赛、外交、商务谈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借鉴和应用。
【诸葛长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圣贤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研究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学者,智囊顾问,博士。立志“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邮箱:zhuge803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