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老子的《道德经》与庄子的《南华经》、列子的《冲虚经》,并称道教三经,然以《道德经》为首。
诸葛长青研究认为,老子是道家始祖,他是太上老君分灵下凡,承担教化人心的使命,来人间度化人心的。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5000言,虽不长,但富有大智慧,内藏人地人生玄机,如果你能仔细品读,定能有所顿悟,实现人生的飞跃。
一、虚怀若谷,才会有所成功。
翻阅古今历史,凡是有所成就的,都是谦虚谨慎的人。
很多人成功后思考人身,愈发觉得老子道德经说的好。
老子在《道德经》上说----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圣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老子在这里是在启示我们,做人既要具有江海一样宽广的胸襟,又要懂得山外有山,凡事都要能做到虚怀若谷,旷达如海。宽容才能接纳,低下才有汇聚。只有宽厚、包含、不与人争,才能像江海汇集百川之水一样得到所需的一切资源。
诸葛长青认为《道德经》送给我们人生的智慧玄机之一,就是为人应当虚怀若谷,因为月满则亏,物极必反,一阴一阳,唯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勇猛精进,才能实现人生的突破和飞跃。
正如《易经》赞美“谦卦”所言:“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
《周易》六十四卦,卦卦吉凶参半,唯有谦之一卦,六爻皆吉,可见虚怀若谷,谦虚谨慎,是我们获得成功人生的不二法门。
《道德经》里面还有很多地方提醒人们谦虚谨慎,譬如:
1、老子在《道德经》上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意思是: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提醒人们保持清醒头脑,虚怀若谷。
2、老子在《道德经》上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意思是: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提醒人们遵循天道。
二、虚怀若谷成功案例。
案例一:孔子虚心拜七岁儿童为师。
诸葛长青认为,孔子的成功与他谦虚谨慎、刻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孔子谦虚的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向一切有知识的人学习。
《三字经》上曾说:“昔仲尼、师项橐 ” 说明了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谦虚谨慎学习,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项橐(xiang tuo),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
孔子为警省自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曾在身边的座位左侧放一个欹器。欹(音 qī 奇)器,是古代一种灌溉用的汲水罐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的创造。欹器有一种奇妙的本领: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而一旦灌满水时,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复原,等待再次灌水。
孔子把这种器具用来警省自己的言行心态,提醒自己时刻保持谨言慎行,“月满则倾、水满则溢”这确实是一个聪明的办法。
案例二:郭子仪谦虚谨慎保富贵
唐朝著名军事家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曾任四朝元老,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
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像郭子仪这样位极权重的人,连守门的家丁都没有,任何人都可以径直到内宅来找他。这正是谦虚谨慎的表现,正因为如此,满朝文武才没有人嫉妒他,得以寿终正寝。
诸葛长青认为,《道德经》的教义在于告诉世人当循道行德,谦虚谨慎,行善积德,造福社会,如此才是老子教育世人的根本目的。
诸葛长青推荐:有缘者可以仔细阅读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编著的《道德经》。任法融道长常年修行,对道德经有着正本清源的解释,值得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