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励志格言:人生当上善若水
人生当如水,机制灵活,随机应变,上可入天,下可入地,犹如巨龙.....
---- 诸葛长青
水,是人类的榜样。
人要学习水的精神。
智者乐水。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虽平凡,却乃万物之源;水虽柔,却柔而有骨。
小学苏教版十二册《孔子游春》,其中有一段孔子品水,意味深长。
原文摘录共欣赏: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
泗水河畔,500年前的智者对我们谆谆教诲:水好像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好像善施教化,水是真君子,我们要做像水一样的真君子啊!
反复阅读,不由心生感触:善哉,水也。
我们的教育不也需要水般的智慧,不也正是智慧若水吗?
一、 水之立志篇
明朝冯梦龙《警世通言》中有这样一句: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是的,从生命的开始,从教育的开始,就是水激跃人激奋的发展。人类并没有与生俱来的智慧,人类智慧的生成和发展都在学习中生成,在教育中实现。人类的智能和创造力仅仅是自然赋予的潜能,如果没有人类自我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社会进步的需要,那么这样的智能和潜能只能泯灭。
教育才是水激而跃的动力,只有得到教育才会生成为人的智慧和各种能力,人类才能永不停息地从低级到高级进行演变,社会才会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
二、水之修身篇
孔子这样与弟子品水: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水的有爱心,能包容,善渗透,恒亲和,使它有德;水的光明磊落,依循规律,堂堂正正,无欲无求,使它有义。从生命的最深处去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感受生命的快乐和价值。
三、 水之哲理篇
看过一个关于水的小故事:南院法师,是日本高僧。他曾经接待一位研究禅宗的大学教授。闲聊片刻后,法师随即上茶招待客人。
他把客人的杯子倒满后,还继续向里倒茶。教授盯着溢出来的茶水,终于忍不住了,叫道:“杯子太满了,再也装不进去茶了。”
你能做到空杯心态吗?南院法师说:“你就像这杯茶一样,头脑里装满了自己的判断、见解和推测。如果你不倒空你的杯子,我怎么向你揭示禅的真谛呢?”水这东西有时是需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
诸葛长青:你要时刻空杯你的心态。可有时更需要倒空杯子,容纳新的东西。齿刚易折,舌柔易存;柔能克刚,弱能胜强。日积月累,滴水石穿。水告诉我们的哲理不仅是它的柔,更多的是柔中有刚,坚持不懈,必能成事。我们的教育需要这样的滴水穿石的精神。
我们不仅要重视水的“自由”,我们还要重视水的“微小”,不要小看微小的东西,《荀子·劝学》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任何微小的东西都经不住汇聚。我们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是需要长期的实践与坚持,所以,我们必须有像水般的毅力:坚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及他们的情感体验、人格养成;坚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坚持教师角色转变,真正解放思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将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坚持课程不仅仅是“文本课程”,而是“体验课程”等等。相信,坚持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教育正以生机勃勃的态势发展着。
四、水之谭艺篇
古人如是说:“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正如水的不呆板、不僵化,所以造就了冰、霜、雨、雪的各种形状,正如水的不拘束、不偏执,所以形成了江、河、湖、海、瀑布、小溪等各种态势。我们需要学习的正是水的这种谭艺。
水,创造之源,水,铸就精灵,水,使你聪慧。深深感慨于水的博大,也希望我们的教育事业如水一样“海纳百川,智慧睿智”,在绚丽多彩的历程中,铺垫精华,创造奇迹,为享有生命而喝彩。
诸葛长青:人生如水,灵活多变,你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