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明灯国学院

首页 -->国学文化

 恩则孝养父母


   日期:2023-02-11 09:39:04     阅读:21   

 恩则孝养父母

 

   “孝”,中国古圣先贤非常重视。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什么是“孝”?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充满了智慧。“孝”字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字,意谓儿女把父母顶戴在头上,这二个字结合起来就是“孝”。孝是一体,不但父子是一体,上一代下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

《三字经》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向全世界发行。其中教导学生“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意思是说人生首先是孝敬父母,兄友弟恭;其次才是多见识天下之事,多闻古今之理,了解数量,懂得文理。可见,“百育德为首,万善孝当先。”我从小跟祖父邓茂州读私塾学《三字经》、《弟子规》等,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子女者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在中国历史上,从古到今,没有哪一个朝代不重视孝道。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视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当代不少伦理学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关心他人、自觉上进、热爱祖国等品德形成的基础。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精忠报国、事业有成的人,都和听从父母善言、尊敬奉养父母、不忘父母养育之恩是分不开的;凡是不敬师长、不讲信用、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自私自利、无恶不作、干尽天理不容之事、危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人,都是败家子、逆子;尤其是对父母忘恩负义的人更是不孝之子。

在古代,帝王选用良才时,首先就看你是不是孝子。儒家对孝顺极为提倡,认为“万善孝为先”。据说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太守时,因为开仓赈灾而被削职还乡。当地老百姓为这位清官十里相送,路边泣声不断。一位年轻人请他留句话给潍县人民以作纪念,郑板桥说出一句他久存于心的话:“请你们回去后把老人当自己的孩子对待吧!”把老人当成自己孩子对待,是对老人最高的礼遇,也是最孝顺了。常听一些老人说:“子女对父母能有对自己子女的百分之一就是孝顺了。”说的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把自己的孩子视为掌上明珠,百依百顺,关怀体贴,无微不至,但对父母,却恰恰相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对父母不尽孝道, 而对自己的子女却溺爱有加,家庭的重点也是在孩子身上,较少考虑自己年迈的父母。更有的人甚至不顾父母年迈体衰,让父母拼命劳动和工作;有的人自己在城里过小康日子,却对在乡下的父母不管不问;还有的人为了私利,甚至和自己的父母对簿公堂……。俗话说,老了就小了。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到老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得到子女的孝敬;老人因为年迈体衰,有的生活难以自理,希望能得到子女的照顾。老人的心理状态有时就像孩子,他们对精神的渴求往往大于对物质的希望,只要子女们常到身边看看,常让父母开心,能够让父母衣食温饱也就知足了,从这一点看,照顾老人要比照顾孩子简单得多。

现在我们提倡和谐社会,提倡人人要有“报恩意识”,而对老人和父母的报恩就是我们做人的重中之重。可以说,作为一个人,连自己的生身父母都不爱、不孝敬、不负责,他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他人就更难以有爱心,难以负起责任,也就让人不可信任。

提倡孝顺,“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并不只儒家所独有,佛教也同样提倡,只是在具体的做法上有所不同。佛陀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专门谈有关孝顺的做法,此经属于佛教的孝经,是出家在家修行常念诵的经典。佛教戒律中不允许杀害父母的人来出家,认为杀害父母与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转法轮僧同为五逆重罪,速堕无间地狱。教中说报四恩包括父母恩。《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言:“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在经文中佛陀教导: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是往生净土的正因之一。《佛说盂兰盆经》亦称为佛教的孝经。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汉地寺院都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法会。《佛说盂兰盆经》阐述的是一种子女孝敬双亲的思想,因而被一向以孝为先的汉地文化所欣然接受。中国是个提倡孝道的国家,佛教也把孝养父母看成学佛人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印光法师文钞·与丁福保居士书》中说:“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若于孝弟忠信、礼仪廉耻等事,一不实践,虽终日奉佛,佛岂佑之哉!” 所以我们应当规规矩矩做人,不但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更要孝敬天下人的父母。进一步地说,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都应尊重孝敬。

父母对子女的体贴关怀和深情厚爱,是真实无私的。思及母亲的含辛茹苦、父亲的风餐露宿,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跟父母讨价还价,并且还说他们的不是呢?孝心无价,孝养父母不是为名,更不是为利。为人子女的应当常思双亲之恩,以尽犬马之劳来回报双亲。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人如果不孝父母,禽兽不如。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有机会的时候,往往不肯珍惜;而当我们想珍惜的时候,却已经不再拥有机会!时间是残酷的,人生是短暂的,无论你我他,一切皆是无常,要报答父母的恩情,就在当下。也许,是一声问候;也许,是一碗热饭;也许,是一盆洗脚水;也许,是病床边的守候;也许,是往生前的通宵助念……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曰:“恩则孝养父母。”这应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转发引用请注明出处)

 

诸葛长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圣贤  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  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研究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中国梦】

学习圣贤,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葛长青,祝你成功!

 

(诸葛长青邮箱: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简介:诸葛长青,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者,愿与天下志同道合者一起“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  **  **  推荐文章  ** **  **

*放生感应:放生的好处不可思议!

*印经书的好处:印经书者有七大福报

*放生问答:自己放生和别人代放生一样吗?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你呢?

*命运秘密:心好命也好, 富贵直到老!

*成功励志格言: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周易八卦:中国周易八卦文化智慧

    **  **  **  最新文章  ** **  **

*《易经》提醒:为什么要重视礼仪?

*素食好处:如何吃素食?素食是什么等?

*诸葛长青:吴承恩写《西游记》劝人行善

*放生鱼类:养殖的鱼能放生吗?

*诸葛长青:《易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国学研究:孝敬父母是立身之本

*修行精进:谦虚好问才能学到知识

    **  **  **  随机文章  ** **  **

*尝试像天才一样思考

*风水调理 气是关键

*兵法传奇:三十六计 之二

*孟郊劝学: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林则徐学佛成名秘密:名师指点+行善积德

*名人故事:齐国三朝宰相晏婴

*注意你的环境: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上一篇:暴雪无情 佛门有愿: 中佛协启建消灾祈福法会
     下一篇:栾润峰:精确管理思想创始人


诸葛长青中国梦: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邮箱:zhuge8031@163.com

Copyright©2022-2025 诸葛长青-国学12345-圣贤明灯国学院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7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