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记:薛仁贵是如何一举成名的?
有志向,努力奋斗,把握机遇,自然会功到自然成!
---- 诸葛长青
薛仁贵的名叫薛礼。薛礼(字仁贵,614-683年3月24日),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句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
艰苦奋斗三十载,家里穷苦志不穷
诸葛长青:人最需要的是志向,贫穷不可怕,可怕是贫而无志!
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龙门人,大业九年(614)生,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父亲薛轨早丧,虽自幼家贫,但是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生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长大务农,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饭量。到30岁的时候,他的妻子说:“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等你富贵还乡,再改葬父母也不晚!”仁贵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告别妻子,去新绛城里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开始了他驰骋沙场40年的传奇经历。
跨海保主征高句丽,白袍一举成威名
诸葛长青:有志有本事者自然会成功!
刚当成小兵不久,31岁的薛仁贵就凭借自己的勇猛立功了,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于洛阳出发出征高句丽。同年三月,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唐朝将领 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困,无法脱身,无人能救,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丽一将领人头,将头悬挂于马上,敌人观之胆寒,遂退,刘君邛被救.想一想他只是唐军的一个小兵,但敢为大将之事,勇气甚甲,本领更佳,此役过后,薛礼名扬军中.
随后不久,薛仁贵在安市之战中把自己的武艺发挥的淋漓尽至,凭此一战,完全可以说他是唐朝武力第一猛将。
贞观十九年(645)四月,唐军前锋进抵高句丽,不断击败高句丽守军,六月,至安市,高句丽莫离支遣将高延寿、高惠真率大军25万依山驻扎,抗拒唐军。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此战薛仁贵可能是要把握机会出名,于是身着奇装异服,与其他士兵不一样的白衣,手持方天画戟(历史明确记载,他才是使用方天画戟这种武器的名将)腰挎两张弓,单骑冲阵,一个人杀入敌人25万大军的阵势里面,打的敌人是阵型混乱而无法战,高延寿、高惠真屡次想重新组织队列杀起来,可是被薛仁贵冲杀的七零八落,唐军大举跟进,高句丽军大败。战时,李世民在远远的地方已经望见那个白袍小将在人山人海中精彩搏杀,非常惊讶,接着就是惊喜,于是战后,李世民立即召见还只是小兵的薛仁贵,赐马二匹,绢40匹,生口10人为奴,并提升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一个身无任何官职的小兵被皇帝亲自召见,可见实力非同小可。
诸葛长青:一人冲了万人,真是天神下凡!
后来唐军被困在安市城,江夏王李道宗献策派兵偷袭平壤,以调虎离山之计将安市城敌军引向平壤一线,以攻取安市城。因为皇帝在军中,长孙无忌极力劝阻,恐皇帝安危,不敢偷袭平壤,未成。加之李绩大放厥词,破城之日,屠杀城内军民百姓,以至于守城将士更加齐心合力,此后久攻不克,后值冬天大雪,粮草不济,隧撤退.途中,李世民对薛仁贵说了这样的一翻话:“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意思是我的将领们都老了,现在遇到战事已经不堪忍受这种重负了,我想挑选年轻能干的将军,没有比得过你的了,这次征伐,就算得到辽东也不是我高兴的,最高兴的是能得到你这样的一个人才。”太宗“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几乎成了名言.拿尽辽东大地,百万领土来评价薛仁贵,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又提升为右领军中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