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养生秘诀:平和心态 善养父母善待他人
成功人生、健康人生,是每个人所追求的,而保持平和心态、善养父母、善待他人,是最重要的基础。我国著名养生专家刘逢军教授提出的健康养生理论,值得认真学习。愿每个人都健康、开心、快乐、成功。
--- 诸葛长青
刘逢军教授养生理论,十分务实,用平常语言,展示了深厚的道理。诸葛长青认为,刘逢军教授深入研究《黄帝内经》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养生理论,值得认真学习、借鉴、实践:
(1) 开心锁,放平和出山。平和,才合乎天地运行的法则。天地平和无焦无虑,因而能长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切成败毁誉,都不影响平和宁静,做到来去自如,乐天知命,才能谈养生。身外之物,无须恋之,让它去吧!顺其自然必有其果。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任人评说,宠辱不惊。造福社会,轻松自在。
(2) 赶走奢欲,给平和让位。人生莫过于食色二欲。食乃维持生命,色乃繁衍生命。此二欲属实欲,但也应适可而止。其它欲望为虚欲,随缘而得,不可强求。知足常乐。「有即无, 无即有」;「色即空,空即色」。
「与世无争,天下莫能与其争。」释迦牟尼则讲:「利欲炽燃即是火坑,贪念沈溺便为苦海,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得之不足为喜,失之不足为忧。
(3) 静心去躁,还平和本原。平和即心理平衡,合于自然松静之道。心静,才能去躁,沈稳才能避开轻浮之举,才可接受宇宙的良好信息和能量。烦恼生于不悟,才会为周围之事烦躁。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虚幻迷住双眼而烦恼。心静则安。一静去百愁,静在苦中乐。
人应与大自然同样松静才是平和的本原。老子讲:「言多数穷,不如守中。」静守心房,顺乎自然。场静,周围乱也变静;场乱,周围静也变乱。禁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平和写人生,真心修德性。不敢不律己。善缘三生受用。
心平气和, 静心调养身体, 周围的情况变得令人欣慰。这就是「场效应」,知晓者受益。
(4) 上善若水,养生之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起点即终点,终点又是起点。善与恶的意念是一种力。念力产生之后,必然回归。不是不报, 时辰未到。老子讲:「上善若水, 居辱得宠。」善的习性虽然柔如水,力大无穷。善良心态似柔和的水,养育着人的脏腑,使之平衡畅通。
中国古代智者最理解善的真谛,言行不敢离善。善良和美德可以与天地共振。只有怀有善良的心地,才会保持松静的心理,身心松静才会接受宇宙间良好的信息,才能与天地整体运动和谐,得到照应。
(5) 善养父母,滋养福根。有正电,必有负电。有物质,必有反物质。有时空,也必有反时空的存在。父母有形的精血构造了子女,两者之间就必然有一种无形的「场」相联系, 可称为「生物场」。是无形的,就像磁场、引力场等虽然无形,但都是客观存在一样。父母对儿女之间的这种「场」称之为「场根」。
对父母善则根壮叶茂,否则根断树枯。凡是对父母孝敬的人,得道多助, 平安常在。虐待父母之徒, 绝无善终。赡养父母是人之根本,也是国泰民安的重要因素。中国历代统治者都不敢轻视此事。中国传统文化将不孝敬父母视为大逆不道,历代政府刑法均将打骂父母定为十恶不赦的大罪。佛讲「四恩报」: 一报父母生育之恩, 二报佛法僧三宝教诲之恩,三报国土养育之恩,四报众施主施舍之恩。佛家把孝敬父母、信仰、爱国、爱护民众视为一体,是一种大善。因此,赡养父母不仅仅滋养自己的福根,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孔子讲:人知道鬼神有好处,可以约束自己。
(6) 善待他人,以生福光。光是有一定波长的,人具有产生这种波长的功能。人感恩的意念或憎恨的意念,都会形成一种波长射向目标。几千年来民间流传的祝福或诅咒,就有这种作用。佛学将意念称为念力。阳德主荣,阴德主寿。积阴德和寿命延长之间的联系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阴德高的人,身上放射着一种光,德光。德光强,质量密度必高。这种阴德能量对维护生命肯定是有好处的。可以突破生命极限的设定。「阴德充盈,冲出五行」。
人善心静,养血益气。甘愿助人为乐,他们乐在其中,是一种天性的需要,也只有他们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愉悦和奥妙。
善待他人不仅可以延寿、气血畅通, 还可以令面容秀美。古话:「相随心变。善能使鬼变成人,恶能使人变成鬼」。此话千真万确。
人与人之间应以德报怨,不要以怨报怨。心积旧怨,何谈养生?近些年来一些风气不尽人意, 一些恶意怨气在市面上随处可见。一日,我闻听窗外一妇人送儿子上幼儿园, 嘱咐道:「儿子, 可记住了, 有小朋友打你, 你就打他。人家没打你, 可千万别打人家啊!」可见不懂善的大道理,不仅害自己,也贻害后代。
中国古代贤者把以德报怨作为修身养性的重要方面。保持一个豁达的心态,是有利于养生的。以善待人,以德报怨,心胸豁达。如果一有矛盾就忌恨,必伤心肺。善待他人必生福光。
(7) 善待动植物,求其灵气。人类经过对动植物的狂砍乱杀,遭到大自然报复之后,才开始明白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一致性。
中国的先哲认为,动植物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与人具有相似的灵性。现代科学证明,植物也是有思维和情感的。动物与人同属于生物,只是思维和情感表达的方式不同,而无本质的差异。
动物的灵性与人的身体健康相关联。中国古代有道行的人懂得这一点,因此视动植物为友,求其灵气。修道之人爱惜动植物,养生之人也应如此。
佛道两家不杀生是有其深刻道理的。动植物对人的帮助潜移默化,全在无言无形之中。平和的心态,可随时接受大自然交换来的良好信息,必有益处,其乐无穷。
「善」是伟大的,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最具生命力的。佛、道之所以经久不衰,重要的一条是弘扬善。善是养生的阶梯,没有善就难以升华。「悟」是人对宇宙运行规律感知。这种感知在人心中清净之后,才能获得。如果你不清净,心中就没有容真知的地方。而人一旦得到这种真知,养生也会获得巨大的潜能。悟空则悟出事物的本源。
缺少悟性的人,见识浅薄,根本不晓得道为何物。
健康长寿须多因一果,缺少悟性难有善果。智者仁人用心灵去感知世界,因为这种感知的力量是无限的。成功*「信义」二字。你吃他人,他人必吃你。
老子讲:「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道即规律。「自然」指宇宙的大规律。懂得顺其自然,才真正开始接近天地。谁离天地越近,谁就能更多地获得天地的滋养。人生于天地之间,顺则生,逆则亡。
诸葛长青:刘逢军教授,有很多关于养生的理论,大家可以搜索认真看一下。祝大家更健康!
祝福天下有缘者有求必应、天官赐福、事业腾飞、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