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看曹操如何用人
“得人才者得天下”,古往今来的历史,都在重复演变着这句话。你的人才多吗?你重视人才吗.......
----- 诸葛长青(海涛)
人才是第一资源,现代社会是这样认为的。其实在古代,君王们对此更有深刻的体会。在战乱频仍的三国时代,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甚至决定了国家的存亡。曹、刘、吴之所以能三足鼎立,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善于发现人才,吸纳人才,使用人才。纵观三国,曹魏最强,正是由于它拥有最大量、最优质的人才。魏国之所以能聚集起如此众多的人才,这与曹操独特的用人观是分不开的。
曹操在用人的手段上有他独到的地方。司马懿从政的经历就很具有代表性。这个未来魏国重要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在还未出仕的时候,就非常聪明通达,有雄才大略,为世人所知闻。当时一个名士崔琰曾经用八个字评价司马懿:聪亮明允,刚断英特。这样一个杰出的人物,曹操当然不会放过,决定任用他担任文学掾。司马懿那时思想很正统,他感到汉室衰微,不想屈节在曹操手下干活,借口得了风痹之症想推辞掉。曹操听了大怒,放出风声:不当官,就下狱。司马懿十分恐惧,只好接受召辟,就职上任。在汉朝末年,有一些士人确实存有很浓重的正统观念,虽然曹操控制着皇帝,但不少士人忠于皇帝,却耻于为曹操效力。因此,曹操对他控制区域的人才,只要是有名望,不管你的政治态度如何,他一定会拔擢使用,甚至为此不惜使用暴力,刘备三顾茅庐的作派,曹操似乎是不屑的,他喜欢用更为直接的手段。如果谁不愿意入仕,那就得倒大霉,那些入仕而又不效忠曹操的,曹操一定会想方设法除掉他。所以,曹操发现了很多人才,使用了很多人才,但与刘备、孙权相比,杀的人才也是最多的,比较著名的就有孔融、弥衡、杨修等人。
曹操用人的气量是非常罕见的。曹操手下一个大臣魏种的经历就很具有传奇色彩。曹操在兖州的时候,势单力薄,因此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他发现了一个叫魏种的人,认为很有才,就举为孝廉,刻意加以培养。兴平元年,曹操出师攻击陶谦、刘备,留守后方的陈留太守张邈乘虚发生叛乱,并联合吕布,占领了兖州。曹操听说这一消息,立即回军平叛,并对身边的人说:“兖州发生叛乱,只有魏种一定不会背叛我。”在曹操看来,魏种一定会尽职死节的。然而,前方很快就传来了魏种逃离兖州的消息。曹操非常忿怒,说:“只要魏种你不是向南逃到越人荒蛮之地,或者向北逃到胡人塞外荒漠,我就一定要抓到你,决不放过你。”五年后,曹操攻克袁绍部将眭固困守的射犬城,意外地在城内抓到了魏种,军士们把魏种五花大绑带到曹操面前。出乎众人的意料,曹操居然亲自把魏种的绳索解开,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唯其才也!”在我看来,曹操说这句话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对身边的人说的:当初魏种逃离职守,是因为魏种有才,不愿意没价值地死在兖州吧,当年魏种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二是对魏种说的:现在我放了你,不是因为你没罪,而是因为你有才,希望能继续为我效力。于是,曹操不但放了魏种,还任命他担任河内太守,全面负责黄河以北的事务。可以想象,魏种肯定感激涕零,终身不贰。象这种曾经背叛曹操,后来又臣服曹操的将领还真的不少,比如张绣曾经发动叛乱,杀死了曹操的长子、侄儿和亲随大将典韦,但后来在贾诩劝说下重降曹操,仍然受到厚待。曹操这种用人的气量,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罕见的。
曹操是一个非常惜才的人。我们看看他对待俘虏沮授的态度。沮授这个人物,在《后汉书》、《三国志》中都没有他的传记,但此人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后汉书·袁绍刘表列传》里,记载了沮授的几件事:第一件事,沮授在兴平二年,向袁绍建议:“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这个建议可不得了,要知道,曹操手下头号谋士荀彧是在第二年,也就是建安元年才向曹操提出类似的战略建议的。如果袁绍当时采纳了沮授的建议,先把汉献帝控制在手中,那中国后面的历史就没曹操什么事了。第二件事,沮授曾经向袁绍献破曹之策,就是根据袁强曹弱的特点,连年分兵袭扰曹操,打持久战,损耗曹操的实力,使之逐渐衰亡。可惜袁绍是个持速胜论的乐观主义者,拒绝了沮授的建议。第三件事,官渡之战前,袁绍势力上下认为此战必胜,洋溢看乐观情绪。而沮授呢?他在随军出征前,大会宗族,进行诀别,并把所有资产全部分掉,他跟弟弟沮宗说:“主骄将忲,军之破败,在此举矣”。第四件事,在官渡之战打响后,沮授多次建议“坚壁持久”、“分军护粮”等正确的建议,但均未被袁绍采纳。由此看来,沮授不但是个战略家,而且也是战术家,实在是个难以多得的人才,如果遭逢明主,那一定可以经天纬地、安邦定国。这样的人才,曹操是绝对不会放过的。官渡之战后,沮授在乱军中被俘,曹操与沮授有旧,亲自去见了他,两人留下了六句精彩的对话:沮授首先说,我不是投降的,而是被你们抓住的;曹操说,咱们处在不同的地区,一直被隔开不能相见,想不到今天你我会这样见面;沮授回答,袁绍失策,自取失败,我的才智和能力全都无法施展,该当被擒;曹操说,袁绍无谋,不能采用你的计策,如今,天下战乱未定,我要与你一同创立功业;沮授说,我叔父与弟弟的性命,都控制在袁绍手中,如果蒙您看重,就请快些杀我,这才是我的福气;曹操叹息说,我如果早就得到你,天下大事都不值得担忧了。于是,赦免沮授,并给予他优厚待遇。不久,沮授策划逃回袁绍军中,曹操这才将他杀死。至于关羽降曹的故事,大家更耳熟能详了,曹操明知关羽不能久留,但只要关羽能够暂时在麾下效力,就予以封侯拜将的厚待。可以看出,曹操是非常惜才的,只要你是人才,并且不对自己的事业构成威胁,哪怕象徐庶入曹营一样,一言不发,一策不献,也会白白养着你。当然,一旦构成威胁,就只好痛下决心,尽显枭雄本色了。
曹操创造了一个新的人才评价标准。古代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尤以德为重。而曹操却搞了一个“唯才是举”,在他看来,德是用来教化万民的,才是用来安邦定国的。乱世之中,要以才为先。曹操更是下了一道《唯才是举令》来广征天下士人为他效力。他的观点,彻底颠覆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识才用人之道。在用许攸这个问题上就很具有典型性。许攸是个贪财好利的小人,袁绍不能满足他,于是来投奔曹操。此时正处官渡之战的最紧要关头,曹操没有粮食了,眼看就要退出战斗,自动败北。许攸劝曹操奇袭袁绍囤粮地乌巢,从而扭转了整个战局,一举赢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曹操微时,汝南许劭对他有一句著名的评语:“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在用人这个问题上,曹操既有英雄慧眼识才的一面,也有枭雄手段血腥的一面,曹操的识才眼光,用才气量,选才手段,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赤壁
(转发引用请注明出处)
【诸葛长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圣贤 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 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研究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中国梦】
学习圣贤,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葛长青,祝你成功!
(诸葛长青邮箱: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简介:诸葛长青,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者,愿与天下志同道合者一起“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