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明灯国学院

首页 -->国学经典

 佛教传奇故事:唐玄奘法师那烂陀寺神奇经历


   日期:2023-02-09 09:21:21     阅读:38   

佛教传奇故事:唐玄奘法师那烂陀寺神奇经历【图】

阿弥陀佛。唐玄奘大师,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 诸葛长青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东方琉璃药师佛。

南无燃灯佛。南无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南无弥勒佛。

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虚空藏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金刚手菩萨。

福生无量天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太乙救苦天尊。

太上老君。圣人孔子。

古往今来,有许多高僧大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代高僧唐玄奘,就是其中一位。

阿弥陀佛。诸葛长青认为,唐玄奘大师有如下特点:他博学多才、谦虚谨慎,是人中龙凤;他智慧超群、辩才无碍,是修行榜样;他立志弘法、发愿取经,犹如前进航标;他拒绝诱惑、清净自身,堪称一代高僧;他翻译佛经、传播佛法,令人无量赞叹......

他发愿到西天取经,翻译了《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经典。

诸葛长青:阿弥陀佛。大师唐玄奘为了中华大地增加佛教大乘文化智慧,经过千辛万苦,用时17年,行程5万里,经过138个国家,带回了佛教经典520箧(qiè)、657部。人生有几个17年?谁愿意把自己一生青春奉献给人类?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保存文化。这就是唐玄奘大师,一个令世界位置敬仰的国学大师。

返回长安以后,他刻苦翻译佛经,在20年间共翻译出1335卷。他还将中国的《老子》等书翻译成梵文,传入印度。他被誉为我国古代三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玄奘出家之前姓陈,玄奘是他的法名,又被尊称为三藏法师,所以有人还称他唐三藏。

唐僧西天取经,有很多传奇故事故事,被编入《西游记》。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俗家姓名“陈祎(yī)”,“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译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诸葛长青看到宣化上人讲到,唐玄奘大师翻译佛经,寺庙内的花儿一年内先后开放五次。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渡化众生的真实事迹。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玄奘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曾祖父陈钦,曾任后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任国子博士,食邑周南(河南洛阳);父亲陈惠,身高体壮、美眉朗目,平时潜心学问,博览经书,为时人之所景仰,曾做江陵的县官,后来隋朝衰亡,便隐居乡间、托病不出,当时的有识之士都称赞他的志节。陈惠共生四子,玄奘是他的第四个儿子,玄奘于隋朝仁寿二年(602年)出生。

玄奘幼年跟父亲学《孝经》等儒家典籍,“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养成了良好的品德。父亲去世后,二兄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玄奘十一岁那年,便随长捷入寺受学《法华经》、《维摩经》等。

诸葛长青认为,唐玄奘精通佛学儒学经典,为翻译佛经做了准备。 

隋大业八年(612年),玄奘时年13岁,他受大理寺卿郑善果激赏,破格于东都洛阳净土寺出家。玄奘出家后,首先在洛阳净土寺跟景法师学《涅槃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下简称《摄论》),达六年之久。

由于战乱,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与兄长捷离开洛阳赴四川,在空、景(慧景,摄论学者)两法师处学习。次年,玄奘到成都听宝暹讲《摄论》,又跟道基学“说一切有部”的《阿毗昙论》,接着在道振处学习《发智论》。他居蜀四五年间,师从多师,研习大小乘经论及南北地论学派、摄论学派各家的学说,学业大进,渐为人钦慕。

隋大业十二年(618年),玄奘随其兄入汉川,北至益州,适逢空、景二法师,从之受学。继而至高僧大德云集的成都学习。武德五年(622年),玄奘于成都受具足戒。后玄奘游历各地,参访名师,讲经说法。

在四五年里,通过众多名师的指授,玄奘对“大小乘经论”,“南北地论”、“摄论学说”等均有了甚深的见地,闻名蜀中。但他并没有满足,武德七年(624年)到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中西部),相州是当时摄论学的中心,玄奘从慧休学《杂心论》,又到赵州(今河北省赵县境内),随道深学《成实论》,再回长安从道岳听受《俱舍论》,并向武德年间来华的中印度波罗颇迦罗密多罗(简称“波颇”)咨询佛法。

早在南北朝时,佛教学术界就开始了“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的论争。到玄奘时代,北方流行已久的《涅槃经》、《成实经》、《毗昙》学与真谛在南方译传的《摄论》、《俱舍论》,构成当时南北佛学的主流。但玄奘师通过学习,深感真谛等古德译著不善,致使义理含混,理解不一,注疏也不同,对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分歧很大,难以融合。特别是当时摄论、地论两家关于法相之说各异,遂产生去印度求弥勒论师之意。

诸葛长青:唐玄奘大师为了明晰佛法,下决心西行求法。

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奖思考解决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结侣陈表,长途跋涉五万余里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二十九岁的玄奘,玄奖为究竟瑜伽唯识学,始道途西行。

在途中经兰州到凉州(姑藏),继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行程13800余里。

在迎湿弥罗国,玄奘学习梵文经典,后又到达今巴基斯坦境内。一年里亲历四国,所到之处,都停留学习佛法。在31岁那年,玄奘边学边行,始进入中印度。此后,玄奘一边学习佛教经论,一边巡礼佛教遗迹,先后经历翠禄勒那、袜底补罗、揭若鞠阁等十多个国家.唐玄奘大师始至那烂陀寺留学,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学婆罗门教经典、各类梵书。诸葛长青认为,唐玄奘大师五年静心修行,为他精通佛法奠定了基础。

贞观十年(公元637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然后重返那烂陀寺。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槃、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切磋质疑,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此时,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适逢中观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著《会宗论》三千颂,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又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著《三身论》。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玄奘42岁,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归国。

今天,诸葛长青分享一个唐玄奘到西天取经在那烂陀寺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与印度那烂陀寺百岁主持戒贤大师有关。

那烂陀寺主持戒贤大师,梵名Shīlabhadra(音译:尸罗跋陀罗),西元六七世纪间(约528-651 )人,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论师,曾为印度摩竭陀国那烂陀寺住持。系东印度三摩呾吒国(梵Samatat!a )之王族,属于婆罗门种姓。少时好学,游历诸方,访求明哲,至那烂陀寺,遇护法菩萨,闻法信悟而出家。年三十,即以辩论击败南印一大外道,获王嘉赏,并为其建造伽蓝。

戒贤大师长期主持那烂陀寺,弘传唯识教义。

诸葛长青看到有关佛教资料讲述,戒贤法师为唐玄奘大师学习提供了最圆满的条件,有专人服侍左右,只要是学佛,有求必应,这令唐玄奘大师感动不已。从感应学说来讲,戒贤法师在那烂陀寺的一切,似乎为唐玄奘大师到来提供最完美的条件。这岂不是取经诚心感动天地神佛的感应吗?这不是佛家说的“有求必应”吗?

戒贤大师依《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经论,将佛教判为有、空、中三时,谓“三时教”。第一时教,即“四阿含”等经。指佛成道最初在鹿野苑所说的小乘法,虽说人我空,犹未说法空;第二时教,即诸部《般若经》等。虽依偏计所执自性说诸法性空,然犹未说依他起、圆成实等唯识道理;第三时教,即《解深密经》等。方就大乘正理,说三性、三无性等唯识二谛。认为只有第三时的唯识大乘才是真正了义之教。又主张五种姓说,认为有五类性质不同的众生,即菩萨、缘觉、声闻、不定和无性。这些理论,均被玄奘传来中国,后又传入日本。传说其著作有十余部,但中国传译的,只有藏译《圣佛地(经)释》一种,内容约当玄奘译《佛地经论》之半,文句大同。弟子多人,著名的除玄奘外,有亲光、胜军等。

玄奘西游时,法师年已百余,时为那烂陀寺大长老,德高望重,名震四天竺国,玄奘师事之,学习、弘传法师所传承佛法理论。

当时,众人非常尊敬法师,不直呼他的名字,而尊称他为‘正法藏’。

据资料记载,当戒贤法师见到玄奘,听说他来自东方大唐国时,竟然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法师的弟子向玄奘解释了其中原委:

三年前法师身患怪病,痛苦万分,无法忍受,正想自杀以求解脱时,忽见文殊菩萨降临,指点他说:“你在久远劫前,作过多次国王,做了许多迫害恼乱百姓的恶行,本应堕落恶道(地狱、饿鬼、畜生称为恶道),长久受大苦报,由于你宏扬佛法的缘故,得以免除将来的地狱大苦报,将它转变成目前的人间小病苦,你要忍受。再过三年,有位大唐国僧人会到此拜你为师,求受佛法,你将佛法传授给他后,身体就会康复。”

戒贤法师于是强忍病苦,力行忏悔,终于等到了玄奘的到来。后来他的病痛果然消除。若非菩萨指明往世因果,或许有人会说,如此有修行的百岁得道高僧,怎么还会有这样的病苦折磨呢?其实这全是往世业因成熟,但是他所作的功德还是将“后报重报”转成了“现报轻报”

(转发引用请注明出处)

【诸葛长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圣贤  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  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研究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中国梦】

学习圣贤,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image.png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葛长青,祝你成功!

(诸葛长青邮箱: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简介:诸葛长青,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者,愿与天下志同道合者一起“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  **  **  推荐文章  ** **  **

*放生感应:放生的好处不可思议!

*印经书的好处:印经书者有七大福报

*放生问答:自己放生和别人代放生一样吗?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你呢?

*命运秘密:心好命也好, 富贵直到老!

*成功励志格言: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周易八卦:中国周易八卦文化智慧

    **  **  **  最新文章  ** **  **

*《易经》提醒:为什么要重视礼仪?

*素食好处:如何吃素食?素食是什么等?

*诸葛长青:吴承恩写《西游记》劝人行善

*放生鱼类:养殖的鱼能放生吗?

*诸葛长青:《易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国学研究:孝敬父母是立身之本

*修行精进:谦虚好问才能学到知识

    **  **  **  随机文章  ** **  **

*成功励志:天下事有难易乎?

*企业领袖之道:向毛泽东学领袖特质

*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增广贤文》

*温总理在震区一线最催人泪下的30句话

*修行梦境疑问:梦到海里龙王给我指点

*为什么越是有钱人越相信易经?

*一切都是梦幻泡影,不要执着

上一篇:《成佛》歌词:红尘修行要放下情感执着
     下一篇:学佛修行必看电视剧:观世音菩萨传奇


诸葛长青中国梦: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邮箱:zhuge8031@163.com

Copyright©2022-2025 诸葛长青-国学12345-圣贤明灯国学院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7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