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从放牛郎到大明皇帝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只有那些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人,经得起各种考验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顶峰!
----- 诸葛长青
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
诸葛长青认为,对于起身平民、长在寺庙、战在疆场、名留千古的朱元璋,需要学习研究的太多了,我觉得,作为今天的青少年,尤其是要记住他的一首诗。
他作为和尚,外出云游天下的一首诗。
这首诗,展现了他的霸气胸襟和乐观人生。
诸葛长青:话说时为和尚的朱元璋云游天下结束,赶回皇觉寺时,天色已晚,朱元璋无法入内睡觉,便露宿寺庙门口的侧门门洞。此情此景,激起了朱元璋丰富的想象与感慨,留下一气势磅礴的诗句:
天为罗帐地为毡,
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腿,
恐将山河一脚穿。
诸葛长青认为,学习朱元璋的精神,应该学习他的乐观与胸襟。
一个人不论遇到什么艰苦的条件,都要乐观开朗,有个好心态。
身为放牛娃皇帝、和尚皇帝、武将皇帝的朱元璋,本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人。朱元璋则是他参加红巾军起义,取妻成家之后取的名字。
朱元璋身上,时刻体现着一种胸怀、拼搏、勤奋、思考、学习、乐观的精神状态。
翻开历史,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身最为低微的皇帝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了老百姓议论最多的皇帝之一。尤其是他的融放牛娃、和尚、乞丐、武将、统帅、皇帝于一身。令人们惊叹不已。
朱元璋祖籍是江苏句容县(今南京市句容县)通德乡的朱家巷,其祖先世代耕田种地。其祖父朱初一因不堪地主和朝廷剥削,举家逃到了淮河岸边的泗州盱眙(今安徽盱眙)垦荒种地。朱初一死后,家里一贫如洗,朱元璋父亲朱世珍(本来叫朱五回,后来朱元璋给父亲追名为朱世珍)只好东迁西移,五十岁时,才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的东乡定居下来,并在这里生了朱元璋。
家庭贫困朱元璋童年贫困,10岁时,其父亲朱世珍为了躲避沉重的赋役,再次搬家。后来就在太平乡的孤庄为地主刘德种地,朱元璋就为刘德家放牛。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10岁开始放牛的朱元璋常玩的游戏就是扮皇帝。
他自己为皇帝,一群放牛娃分为文臣武将,分列两相。三跪九叩,并高呼万岁。后来的随身大将徐达、汤和、周德兴等,就是小时候的放牛娃。
17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走投无路之下,他来到皇觉寺,投奔了高彬和尚,在寺里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由于寺庙也很穷,所以,当了五十天和尚的他开始行走天下,孤身一人,走上了飘泊的人生路。一走就是三年。
可以想象,三年的风餐露宿,会是什么样的挑战。
适逢白莲教等起义军纷纷起兵,社会大乱。历经社会磨难,年仅20岁的他,性格一下子变得刚毅复杂起来。
一般人是“先读万卷书,后行万里路”。
而他是“先行万里路,后读万卷书”。
走过万里路的朱元璋,开始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差距,立刻投入到疯狂的学习中去。
20岁的朱元璋,回到黄觉寺后,立刻开始了文武双修的磨练,这一练,整整五年。
苍天不负有心人,五年闭门修炼,打造了一个神采飞扬、文武双全的时代青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朱元璋这时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信,汤和在信中邀请朱元璋参加郭子兴的义军。由于担心别人泄密,于是, 25岁的朱元璋放下钵盂,立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后来,胆大心细、智勇双全的他,从小班长开始干起,历经磨难、越战越勇,一路飞升,直到成为了义军统帅。后来在刘伯温等文臣武将的辅佐下,终于统一天下,成为了消灭元朝、振兴华夏的大明皇帝。
1368年正月初4日,40岁的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此后大明王朝开始了277年的历史行程。
诸葛长青:今日中国青少年,当认真学习朱元璋的奋斗精神。
诸葛长青有诗赞叹曰:
大明事业惊天地,万民同赞震八方。
古今英雄说一段,皇帝曾是放牛郎。
(转发引用请注明出处)
【诸葛长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圣贤 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 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研究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中国梦】
学习圣贤,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葛长青,祝你成功!
(诸葛长青邮箱: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简介:诸葛长青,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者,愿与天下志同道合者一起“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