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葛长青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中华民族文化,就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儒释道商兵等诸子百家,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庞大体系。
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则是历朝历代、安邦定国的重要法宝。
回头看中华历朝历代,凡是离开了孔孟之道,国家就很难长久发展。
在中华,民族发展中,儒家文化,功德甚大。
历朝历代帝王都高度重视儒家文化。
譬如,宋朝历任皇帝,都很重视儒学。
汉武大帝刘彻更是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文化推向高峰。
那么,儒家思想为何受到历朝历代重视呢?
诸葛长青认为,核心是儒家思想符合天道、符合人道、符合地道。
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忠孝之道”“敬天尊祖”“仁义礼智信”“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人合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已经融入中华民族血脉,代代流传。
为了深入弘扬国学传统文化,诸葛长青近期开始研究儒释道商兵等诸子百家的道脉。
研究儒家道脉,离不开研究宋朝儒学发展。
在研究宋代儒学时候,特意研究了“二程”(程颢、程颐)的儒学指导老师——周敦颐(学生课本《爱莲说》作者)。
周敦颐,还是开国总理周恩来、鲁迅家族的先辈。
根据浙江绍兴鱼化桥《越城周氏支谱》、诸暨丰江《周氏宗谱》、绍兴宝佑桥《周氏破塘祖莹祭薄》、《老八房祭薄》等记载,参考《周恩来家世》(主编李海文,副主编张能耿、周秉宜、秦九凤)一书中的研究成果,周恩来为周敦颐第33代孙。
研究了周敦颐的历史资料,拜读了深圳大学文学院哲学教授王立新先生的大作《理学开山周敦颐》,又参阅了许多历史典籍,愈发感到周敦颐,是中华儒学文化的一座高峰。
作为宋代传承孔孟儒家文化的大儒高峰,周敦颐有什么特点呢?
诸葛长青认为周敦颐大儒身上有六大特点:
神追圣贤、勤奋修身,智慧超群、超然物外,弘扬儒学、因材施教。
作为宋代传承孔孟儒家文化的大儒高峰,周敦颐有什么贡献呢?
诸葛长青认为,周敦颐先生的突出贡献有三个:
一是现身说法。亲自实践孔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思想。
二是重视教育。每到一个地方,就重视教育。尤其是,教育两个杰出的儒学大师--程颢、程颐,此二人,又被称为“二程”。
有个成语“程门立雪”,就与二程有关。说的是二程弟子杨时,看到程颐老师正在休息(有点像刘备去请诸葛亮、诸葛亮正在休息的情景),不忍心打扰而雪中等候的故事。
三是留下智慧。周敦颐先生,给人类留下两大智慧宝典《通书》《太极图说》。这为儒家理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国学传统文化研究者,诸葛长青认同儒家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学说。因为,天地乾坤,中间为人,自然接受天地之感应。
所以,也就认为,周敦颐、程颢、程颐等都是上天送给人间的圣贤,来人间传承儒学智慧、指导人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周敦颐的二弟子程颐,后来还成了帝王师---宋哲宗的国学导师。
说到周敦颐,是天降奎星,也是有证据的。在徐洪兴先生写的《旷世大儒---二程》一书中,在描述宋朝为何儒学大师从出不穷时,揭秘了宋朝“金、木、水、火、土”“五星连珠在奎星”的神奇天像。
古人认为,上天“五星连珠”预兆天下太平。
而“五星连珠”出现在奎星位置,预兆人间文脉畅通、文星出现。
五星连珠,在宋朝出现了三次,分别是:
宋太祖乾德五年、宋真宗景德四年、宋仁宗庆历三年。
五星连珠,代表了宋朝出现“五位奎星”,又称为“北宋五子”---
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
清朝黄百家(黄宗羲之子)在整理《宋元学案》一书时,多次提到这件事。
这里辑录部分周敦颐先生资料,分享有缘者。
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老家附近有条小溪,名为濂溪)。
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1.志存高远。
诸葛长青认为,人生有一个好的导师十分重要,对于确定人生志向、找到学习方法等具有重要意义。周敦颐遇到了他的人生好导师:舅父、龙图阁大学士郑向。
诸葛长青认为,正是有了舅父的指引,周敦颐财立下了“学习孔孟颜回、争做人间圣贤、弘扬儒家思想”的目标。
天禧元年(1017年),周敦颐出生。周敦颐有一个大他十岁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周砺,有一个大他五岁的姐姐周季淳,还有一个小他四岁的弟弟周敦贲,兄弟姐妹间的感情极好。
周敦颐的祖父周智强,始迁营道的周从远之单传独子。周智强生了六个儿子,长子怀识,字孟衿,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官至汀州上杭令;次子怀铎,字孟振;三子怀正,字孟方;四子怀成(即辅成,周敦颐的父亲),字孟匡,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贺州桂岭令(治所在今广西贺州境内);五子怀辂,字孟殷;六子怀德,字孟尚。
周敦颐父亲:周辅成(?-1032年),原名怀成,字孟匡。志清行纯,博学能文,初为黄冈(今湖北黄冈市)县尉。大中祥符八年(1015)举进士后,升为桂岭县令。在桂岭任职一年多,便辞职归隐。
周敦颐母亲:郑氏(982年-1037年),衡州(今衡阳)人,祖籍开封,生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郑氏的哥哥衡州(今衡阳)人郑向是龙图阁学士,为饱学之士。郑氏先嫁卢郎中,并生有一子(卢敦文)。卢郎中去世后,郑氏再嫁周辅成为继室。她与周辅成结婚的时间为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
天圣二年(1024年),周敦颐8岁,其父病逝三年后,与同母异父之兄卢敦文随母投靠衡州(今衡阳)舅父、龙图阁学士郑向,因他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又酷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今衡阳市二中)构亭植莲,周敦颐负笈其间参经悟道。现为濂溪周氏宗祠(今南华大学附一医院处)。
诸葛长青认为,周敦颐除了有好的家教,他的舅父郑向对他的教育十分重要。舅父郑向、龙图阁学士,也是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
周敦颐从小聪明好学,勤于思考。遇到什么问题,喜欢寻根究底,不搞明白决不罢休。他会经常向衡州(今衡阳)舅舅提出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问题,如什么天上的星星是怎么来的,太阳为什么东起西落,月亮为什么有盈亏圆缺,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地上的万事万物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对于周敦颐提出的这些问题,周辅成总是不厌其烦,尽自己所知给予解答。当然,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周辅成是没有办法回答清楚的。一方面,受周辅成的知识所限,另一方面也是受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而周辅成也非常喜欢周敦颐的这一性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敦颐的知识也不断地增长,学业大有进步。到十二三岁时,周敦颐已经读完了《四子书》(即《四书》)和《书经》《诗经》《礼经》《春秋》等儒家典籍,有的还能背诵得滚瓜烂熟。同时,周敦颐还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不仅立意新颖,而且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八岁时,其父亲已过世。
月岩悟道。月岩位于都庞岭东麓,距周敦颐故居约七公里。岩洞内周围削壁千仞,白石璀莹。这个巨大的岩洞,还有东西两座洞门。最为奇特神秘的是,在这个岩洞内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物变化。如果你从东洞门进,朝西洞门行走,往头上的洞口看去,开始只能见到一弯"残月",形似蛾眉,如下弦月。再往前走,那"月亮"像镰刀、像小船,由缺而圆。到了岩洞中央,当顶便是一轮"皓月",成为"望月"。继续往前走,这轮"皓月"又逐渐由圆而缺,最后又是蛾眉一弯,成为"上弦月"。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方位引起的景物变化,使月岩在人们的心目中充满了神秘感,月岩的名气也不胫而走。相传周敦颐十四岁时,曾筑室于月岩,在那里读书并在那里悟得"无极而太极"的道理,为其后来学术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进入仕途。
诸葛长青认为,儒家历来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进入仕途,为周敦颐亲身实践落实孔孟儒家思想,提供了舞台。
周敦颐的社会政治思想,可以归纳为“德刑并进”的德治与刑治两个方面。
一是德治。体现在“修圣德、重师道、推礼乐”三个方面。
他指出圣人以天道为法则,主要是以政养万民,德治是最好的养民方法和手段。他主张"慎刑",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轻易使用刑治
修圣德,周敦颐称之为立人之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修而万民感化。重师道。
重师道。周敦颐认为,使天下人从善而不为恶,唯一的办法就是重师道:"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
推礼乐。周敦颐认为:"礼,理也;乐,和也。"礼的实质在于理,"理"的本意在于治。二是刑治。周敦颐的刑治思想体现在他的德刑观和慎刑观上。在周敦颐看来,刑治是为弥补道德的不足而采取的万不得已的选择。
景佑三年(1036年),郑向依据官衔,按照惯例,可得到朝廷的恩荫,准许一名子弟出来做一名小官。爱侄如子的舅舅将这个机会给了他,周敦颐就此当上了朝廷将作监的主簿,就在同一年,周敦颐娶朝廷兵部职方郎中陆参之女陆氏为妻。
景佑四年(1037年),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周敦颐离开衡阳随舅迁润州丹徒县(今镇江市丹徒区)。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舅舅、母亲相继去世,周敦颐按照母亲的遗嘱,把她安葬在润州,与舅舅郑向为伴。之后,周敦颐便在润州鹤林寺守丧,期间见过范仲淹。
康定元年(1040年),周敦颐二十四岁,三年守丧期满,出任洪州分宁县主簿。
庆历四年(1044年),吏部来分宁考核,周敦颐得到广泛好评,二十八岁的周敦颐开始了他仕途的第一次升迁--提任南安军司理参军。
3.兴教办学
诸葛长青认为,一个人在学习中,不能成为书呆子,应当成为实践的高手。周敦颐学习孔子,开办学校,教书育人,给人类留下圣贤的种子。
庆历四年(1046年),周敦颐在担任荆湖南路郴州郡郴州县县令年期间,最突出的政绩是兴教办学。一来郴县,周敦颐就在公务之余,利用旧有的县学兴教讲学。
二程的父亲大理寺臣程珦在南安(今江西省大余县南安镇)认识了周敦颐,见他"气貌非常人",与之交谈,更知其"为学知道",同他结为朋友,随即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至南安拜其为师受业。
诸葛长青刚才说到,人生导师很重要。这不,二程---程颢、程颐,就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得以拜师周敦颐。从此进入了圣贤轨道。周敦颐教学生,不是死搬硬套,而是学习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周敦颐教授程颢、程颐时候,30岁。
他看到程颢、程颐天资聪慧,就给他们布置一道思考一生的作业“孔颜乐处”----孔子颜回,奔波天下,辛苦劳累,但是开心快乐?原因在哪里呢?
也正是这个思考,让二程(程颢程颐、),成为了儒家理学宗师。
周敦颐教育思想,来自孔子智慧。其教育思想包括三方面:
一是"教人向善,进德修业"的教育目的。周敦颐认为人性向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师之教。
二是"六经为主,以诚为本"的教育内容。他十分重视儒学经典,始终将"诚"放在育人最显要的位置,反复阐述,在《通书》中"诚"字的出现就高达20次之多。
三是"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的教育方法。始终坚持开明的教育方法,除了邀请当时的学界名流来讲学,采用学生自学为主,特别注重启发原则。
庆历四年(1046年)冬,升移到郴州的桂阳任县令(今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
皇佑四年(1050年),被改任为郴州桂阳令,继续兴教办学。
至和元年(1054年),改授大理寺丞,知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到任时,当本地人得知他就是当年在宁做官时能辨明疑案的周敦颐,就高兴地说:"他是可能明辨是非安宁刑狱的人,我们这些人找到诉说的人了。"(选自《宋史·道学一》本传)
嘉佑元年(1056年),改太子中舍,签书署合州判官,共计五年。一年后生下长子周寿。不幸的是,儿子不到一岁,妻子陆氏便病故了,
嘉佑四年(1059年),太常丞蒲宗孟从合州经过,与周敦颐交谈三日,既投缘又深感周敦颐的崇高正大,旷达潇洒。就在第二年,把自己的妹妹蒲氏嫁给了周敦颐。三年后生子周涛。
4.论道王安石
嘉佑五年(1060年)六月,周敦颐从合州(今重庆合川)解职回京,正好遇上回京述职的王安石。他们相互间仰慕已久,在京城,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周敦颐应邀造访了王安石。王安石对年长自己四岁的周敦颐充满了崇敬,相见恨晚。以至于周敦颐离开了,他还久久地回味着、感慨着,忘记了睡觉和吃饭。他们这次的聚会和交谈,双方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新的思想的启悟。
5.庐山结缘
嘉佑六年(1061年),迁国子监博士,通判虔州。周敦颐的好友潘兴嗣,知道他要经过江州,就提前赶到江州等候,在驿馆与周敦颐见了面,邀他一起游庐山。
6.千古绝唱
嘉佑八年(1063年)的5月,周敦颐应邀与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致,大家便相约写诗作文。周敦颐一气呵成挥笔而就一篇119字的散文,就是名传后世的《爱莲说》。诸葛长青相信,各位有缘者一定读过这篇文章。
7、执政为民
治平元年(1064年),移任永州通判。
熙宁元年(1068年),转虞部郎中,擢提点广南西路刑狱,次年移知南康军。
熙宁三年(1071年),转为虞部郎中,提升广南东路提点刑狱。次年,领提点刑狱事。周敦颐在广东提点刑狱的职位上干了不到一年。就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勤政的他四处巡按,足迹几乎遍及广东的山山水水。
8.哲学思想
诸葛长青备注:作为圣人,周敦颐必须拿出足够时间来冷静思考,拿出足够时间来研究学问、撰写学问、传授弟子。
诸葛长青看到,周敦颐给人类留下两大智慧财富《通书》《太极图说》。
周敦颐哲学思想。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一个"诚"字。
"诚"是他关于天道、人道、天人合一之道的最高境界的表达。"诚"主要分为天道本体论和心性本体论两方面。
在周敦颐看来,"诚"首先是宇宙存在的根据,是宇宙的本体,即天道本体论。诸葛长青研究认为,儒家在《大学》《中庸》《论语》等经典中多次提到“诚”字。周敦颐,周敦颐把“诚”上升到理论高度,作为儒家根本。
在《太极图说》中,他认为人与万物同样都是二气交感所化生出来的,而其源都是太极,再由太极推及到了人极,也就是把人的道德、人性看成是与宇宙生生过程相同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的过程,这样,周敦颐便为他的诚的理论奠定了宇宙论的基础。
"诚"所体现的心性本体论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人的伦理道德。周敦颐如此推重"诚",就是坚信人类具有真诚善良的本性。他发挥了《中庸》关于"诚"的思想,从宇宙论进而推演出人道观,建立了以"诚"为本的伦理道德学说。
周敦颐的理学思想。周敦颐在治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并作出新的论断,把儒学推进了一步。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南宋理宗时,诏从祀孔子庙堂,其理学奠基者地位为官方所承认。周敦颐是宋明道学的开创者。
在当时儒、佛、道合流的形势下,从对于《老子》的"无极"、《易传》的"太极"、《中庸》的"诚"以及五行阴阳学说等思想资料进行熔铸改造,并为宋以后的道学家提供"无极"、"太极"等宇宙本体论的范畴和模式来说,周敦颐确有"发端之功"。二程的"扩大",朱熹的"集大成",就一定意义说,都不过是在周敦颐原有的思想基础上使道学理论更加完善化、系统化而已。
周敦颐的哲学著作,现存者只有一幅从道教图录中研究过来的《太极图》、二百多字的《太极图说》和不满三千字的《通书》。
9.归隐庐山
熙宁五年(1072年),周敦颐不幸感染了瘴疠,辞官归隐定居在庐山莲花峰下,他将母亲的坟墓也从润州迁来葬在离他居所很近的地方。他将门前的小溪正式命名为家乡的"濂溪"。定居于江西庐山濂溪书堂。
熙宁六年(1073年)六月中,逝世于庐山濂溪书堂,终年57岁。
宋宁宗赐周敦颐谥号为"元",因此周敦颐又被称为"元公"。
到宋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有子二人。
一是周敦颐的长子寿,字季老,一字元翁,生于合州。元丰五年(1082年)登进士第,初仕吉州司户,改秀州知录,终司封郎中。
周寿生六子,从官居吴中,成为江浙一带周姓始祖之一支。
周恩来、鲁迅等均为其后裔。
诸葛长青:周恩来、鲁迅的智慧,传承了周氏家族的文脉。
二是周敦颐次子焘,一字次元,生于虔州。初授司法,元佑三年(1088年)进士,为贵池令,迁两浙转运使,知成都府,终朝议大夫徽猷阁待制。周焘生三子,居道州。周焘十世孙颐泽定居湖南醴陵泗汾淇田,其子孙已至二十八代,分布于横岭、淇田、南岸、斋江等地,人口万余。
据了解,周敦颐的后裔广泛分布在江、浙、湘、赣、粤、闽等省并移居繁衍至海外,仅在港、澳、新、马、泰等地的周氏后裔就超过了三十万人。
10.后世纪念
一是石鼓书院。据明代万历《重修石鼓书院志》、清代《清泉县志·营建志·祠祀》载,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衡州知府史中重建书舍六间以待游学者,有礼殿祀孔子,韩张祠祀韩愈、张栻二夫子。成化十八年(1482年),知府何珣修复旧祠时,增祀朱熹,遂创三贤祠。万历十七年(1589年),朝廷允礼部尚书曾朝节之奏请,增祀周敦颐,后又进李宽、李士真、黄干三人,遂改号七贤祠。(参见词条:石鼓七贤)
二是遗迹故里。周敦颐在衡阳生活的遗迹原有五处:
紧伴石鼓书院即今司前街古称濂溪街(现衡阳市中山南路司前街口)是他外祖父左侍禁郑灿居住的祖宅;
今蒸水桥北原郑家庄户房即北岸濂溪周氏祖屋,由长子周寿次子虞仲后裔继承,今居衡阳市衡南县车江铁市、衡阳县金兰寺、重庆、洪江等周姓即源于此支。
衡阳市高新区柘里村爱莲堂,是周寿五子季仲次子兴继来此继承祖业,爱莲堂原是郑家祖传庄户房(距离-千二百余年),郑氏谱载"衡州西关有巨浸曰西湖","向公世居衡阳郡城外西湖"。郑向祖孙五人五进士,世代衣锦诗书传家,家产颇丰。宋时周围山林田土多是郑家祖产,后按规制濂溪公祭祀田四百亩(政义乡三百亩、长平乡一百亩)田租收入和年拨官银二十八两用于濂溪周氏宗祠春秋二祭。
宋末衡阳对周子纪念性建筑还有一院四祠,即西湖书院,西湖北岸濂溪祠,凤凰山濂溪祠、潇湘门内濂溪祠、石鼓濂溪祠,以上并非家祠,是属国家官设祭祀周子和教学合一的纪念地(年拨祭祀银四十两)。
三是爱莲堂。周敦颐,八岁来衡阳投靠舅父郑向,度过了人生最重要的17年成长时期,开创的理学成为宋、元、明、清700年不动摇的官学,在衡阳写下的119字的《爱莲说》因其借物言志,用莲花自喻,洁身自爱,被世代传颂。现有濂溪书院、濂溪祠、爱莲亭、濂溪别墅、周子祠等濂溪文化载体。爱莲堂坐落在衡阳市华新区柘里村。
祠堂中堂门上高悬"爱莲堂"横匾,祖堂神位上供奉着周敦颐、鲁迅(周树人)、周恩来的照片。2007年6月,周恩来总理的堂侄、原扬州市老干局局长周华瑞来衡阳"爱莲堂"祭祖时,随携周总理手书"爱莲堂"郑重制匾悬挂。2009年11月24日,道县濂溪故里为建周子衣冠冢,特派专人专车来衡阳"爱莲堂"奉取"灵土"。2014年道县周敦颐故里晋升国家AAA景区。
四是周敦颐墓。周敦颐墓,又称濂溪墓,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莲花镇周家湾之栗树岭,墓区总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十年动乱期间,周敦颐墓地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但地下墓穴仍保存完好。1999年,在香港周氏宗亲总会的资助下,完成周敦颐墓第一期修复工程,使珍贵历史遗迹得以保存。香港周氏宗亲总会再出100余万元巨资复修该墓。1959年,周敦颐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修复,建成有牌楼、门楼、濂溪祠、爱莲池等景点。
五是濂溪书院。汝城濂溪书院始建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而建。公元1050-1054年,周敦颐任桂阳(今汝城)县令。期间"风节慈爱,吏治彰彰",并在此写下《爱莲说》《拙赋》等千古名篇。周敦颐创立了理学理论基础,被称为"上承孔孟,下启程朱"的先贤。千百年来,汝城"士率其教,吏思其威,民怀其德",兴建书院永作纪念。虽经近千年的沧桑变迁,然薪火相传,保存至今。书院为宋式四合院砖木回廊结构建筑,建筑面积1618平方米。
六是千年诞辰。2017年6月23日,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纪念活动暨第八届理学文化节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开幕。纪念演出后举行了濂溪书院揭牌、敬献花篮等仪式,活动期间还将举办周敦颐哲学思想、理学人物与流派学术研讨会、濂溪后裔座谈会等主题活动。
七是艺术形象。2017年为纪念中国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以周敦颐为主角原型的电影《爱廉说》开机拍摄。该电影主要讲述了周敦颐少年时学习和长大后为人的故事,非常具有教育意义。
本文参考资料:王立新《理学开山周敦颐》、周敦颐网络资料、徐洪兴《旷世大儒二程》、诸葛长青研究周敦颐资料等。
(本文是诸葛长青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转发引用请注明出处)
[诸葛长青中国梦]
学习圣贤 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 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 国学传统文化研究学者,智囊顾问,博士。立志“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 zhuge8031@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