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成功不自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诸葛长青
每次拜读范仲淹“划粥苦读”的故事,都是思绪万千,难以抑止心中的激动。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那么多浮躁?为什么频频呐喊失业?为什么感叹工作难找?
难道真的只是社会环境的严峻造成的吗?诸葛长青认为:非也,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浮躁是因为不沉稳、没有实力。
如果有书不读,有习不学,有师不从,有心不善,好事不作。如此,焉能找到好工作?更何谈报效国家,建功立业?
拎不起100斤大刀,谁敢横刀立马上疆场?
达不到百步穿杨,谁敢到敌人面前耍花枪?
我们再来看看范仲淹,他又是怎样成为一代名人的?
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幼年丧父,贫困生活,寺庙苦读,划粥生活,以苦为乐,终成大器。真是令人大为尊敬啊。
他居在寺院,一边干杂活,一边苦读,读书常常到深夜。困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
怎样生活?一点粥而已。
粥是什么?
少量小米+大量水+火煮=粥
每天的饭食,不要说可口的饭菜,连吃饱也不容易。
每天他都煮好一盆粥,待粥冷凝后就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腌咸菜下肚。
此为“划粥苦读”。成语“切粥割齑”也来源于此。
一天,一个富有官宦家的同学来看望范仲淹。这个同学见范仲淹生活艰苦,回家后就向父亲讲了这件事。同学的父亲就叫人把自己的饭菜单独做出一份给范仲淹送去。
范仲淹婉言谢绝了,说:“我非常感激您的厚意,我每天吃粥已经成习惯了,如果吃了你送来的好饭,贪图享受,怕以后就吃不下稀粥了。”这个同学听了深受感动,对范仲淹更加钦佩了。
范仲淹就是这样从小立志,划粥苦读的。靠着这种精神,他终于成为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我由此想到,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种精神,去努力读书学习,焉能不敢出一番事业?焉能不笑傲江湖!!
可以设想,我们今天的人,除了贫困地区之外,哪个青年能穷到这种程度?哪个青年能穷倒需要住寺院?
人啊,需要一种精神!!
需要一种奋进的思想!!
今日欣逢盛世,倘若不努力,岂不是很可惜?!
为了国家的振兴,为了个人的建功立业!
今日天下之青年,奋进啊!
阿弥陀佛。福生无量天尊。大成至圣先师孔子。
诸葛长青祝福天下有缘者有求必应、天官赐福、事业腾飞、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