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传统文化:解说《黄帝阴符经》之二
任法融会长.....一切兴作动止要符合天道的造化之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天道运行,阴阳造化,万物生杀,人间祸福,种瓜得瓜,种豆收豆,积善成福,积恶成祸,毫厘不差,最灵最感,至公至乎,不知不觉,不见不闻,微妙难穷,不神至神。
----- 诸葛长青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无心,应时而施的生杀,皆合自然之道的运化之机,并非有意为也,或妄动也。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互为升降交感,自有消息盈虚,必生五行之气。五行之气,随时应令,故木、火、金、水、土各有旺相、休囚的相应季节,得时得理,则长生旺相。失时失理。则肃杀休囚。如木、火逢春夏的温暖阳和之气,为适时得利,则生育长养而旺相。相反,金、水则失时失利而休囚与绝死。临秋冬,金水随寒凉阴冽之气为适时得利,则生育长养而旺相,相反,木、火则失时失利而休囚舆绝死。此皆是自然之道,至公至平,非天地有心妄动之故。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老子曰:“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天地生成万物,万物不知又在天地的运化之中,由少至壮,由壮以至于雕零而枯死,最后终归于虚无。这是天地盗走了万物的生机。故曰:“天地,万物之盗。”
人因求生之厚,“恋香味色声而独法,贪嗔嫉妒,恶口妄言,杀盗邪淫”,贪名逐利,终身苦役,祸患赘羸,以至轻易丧命。这又是万物盗去了人的生命。故曰:“万物,人之盗”。
人在天地之间,“假火、风、地、水以成形”,既有形体与性命,得五色、五声以快耳目,五谷、五味以养其体肤,得货财以富其家室,这是人盗了万物之精而得生息。故曰:“人,万物之盗。”
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亦是如此,在暗处互为作盗。老子曰:“柔弱胜刚强”,“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天地、人与万物三者互为资用,互为籍利。相宜平衡者,能相生相养,相辅相成,不相宜者,则相杀相害,相制相伏。此三者应适时顺理,不可有过与不及。阴阳不可偏胜:如阴湿者,急可暄之以晾晒;阳燥者,急可滋之以浸润。通过这样调理,使适宜等量才能平安长存。人伦社会,相交相处,仍应相等平衡:为君者,不可高亢其上,下欺臣民;为臣者,应谨其职守,不可轻慢其上。朋友来往,应持约忠信,互用资财要平衡,不可互为哄骗而多得。夫妻相处,和合相爱,不可偏胜,另图贪淫。如此平衡与适宜,天地、人与物三者才能宁静与安泰。
故曰:“食其时,百赅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非饮食而不能生活,饮食等量适宜,则能养人,反之则能伤人。故人食五谷与五味,不可生熟不一,五味偏食,不时不节,大饱大饥。定要营养平衡,滋味调匀,生熟相一,适时适节,如此可以调理百赅,安和五脏,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故内经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谓知道。故君子饮天和以润神池,德以滋形也。”故《升天得道真经》中说:“仍节饮食,驱遣鬼尸,安寂六根,静照八识,空其五蕴,证妙三元,得道成真,自然升度。”又《修养丹法》中也说:“调和饮食小接命”。均与本经讲的“食其时,百赅理”的意理相通。
除此之外,一切兴作动止仍要符合天道的造化之机。天有生杀之理,道有造化之机,天地、人、万物三者,必顺理而随运化之机。万事万物的造化,自然才能安泰。如天时逢春夏,大道的造化之机,到了生长之时,农夫应动于耕作,如失机,必误农时。人伦之道亦然,内经曰:“男子二八岁,则阳足,女子二七岁则天癸至。”这就是男女的生育之机已到,必成娶嫁而成家室。如过早,男女精血不足,几有损。如再迟,阴阳过胜,则双方难守。每日工作亦是如此,白昼属阳,是动,故清晨就得早起,而出动。黑夜属阴,是静,日落必须早就寝,按时安寐。在成就事业上,仍贵的是时机,治国平天下,以及修养同然。故《论语·为政》中说:“道千乘之国,使民以时。”鹏鸟高飞,须得水积三千里之机,方能搏击扶摇上九万里。人在修炼过程中,必待子时阳动,方是下手采药良机。植物在幼苗时,正是施肥、锄草、抚育之良机。人在童年时,正是德、智、体三育之良机。动干戈,兴兵作战,虽是不祥之事,但得时得理得利者,万民亦乐其乐。如汤伐夏,周伐纣,兵师所过之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盖是天人共愿,时机之适也。故《周易 · 系辞 · 下传》中说:“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大则宇宙,小则一事一物,动止必随时机,这样事物各随本身的造化,方可安而无危,稳妥不乱。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常人皆知,供在堂上的神位,通过虔诚跪拜与敬奉,才能降格有灵验。不知天地的自然运行,阴阳的消长造化,不供不拜,看不见的这个不神,才最为灵验。故老子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道循环,无往不复。阴阳造化,消息盈虚。吉凶祸福,由人自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天道运行,阴阳造化,万物生杀,人间祸福,种瓜得瓜,种豆收豆,积善成福,积恶成祸,毫厘不差,最灵最感,至公至乎,不知不觉,不见不闻,微妙难穷,不神至神。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十二时辰为一日,五日为六十时辰,天干与地支重相遇会,故谓二元。三元为一气,二气是一月,三月为一季,四季为一年。故积时成日,积日成月,积月成年。日往则月来,日月相推,明生岁成。昼夜往来,寒暑交替。春夏秋冬,四季运行。无论大小、多少,自然有条不紊,均有长生收藏的定数,神妙难言。以上是为小计的日月之数。如以大计者,是以上中下三元而计年。上、中、下各占三元,共为九元。六十年为一元。上上元六十年,上中元六十年,上下元六十年。此为上三元,共计一百八十年。中三元及下三元以此类推,各为一百八十年。上、中、下三元共五百四十年,为一劫。因上中下三元各占三元,三三共是九元,阳数九为至极,阳极生阴,物极必反,故三元总会,甲子从头重起。天、地、人三才,无论大小多少、尊卑贵贱、善恶贤愚,根据各自的修为内因:在天上,日月星辰易位;在地下,山川河海更移;在人间,政风民情变革;胎卵湿化,万事万物,不论薄厚、
深浅、粗细、长短,均根据各自不同的内因体性,随着时、日、月、年的数度,有着不同的升迁变化。如:朝生暮死的菌芝,不知晦朔。生于春死于夏的蟪蛄,岂晓秋冬,此为小例。又如:“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为大例。以上两者,根据各自不同体性的大小,定其生死存亡变化。又如斥鹤腾跃而上,不过数仞,只能翱翔于蓬蒿之间。鹏鸟高飞,能上九万里,背负青天,将飞达于南冥。小人以小利世味为乐为善而贪得,故有时盛、时衰之不常。大人以大义天道为乐为善为抱负,故有长载久安之永恒。此两者是根据各自不同德行的大小,定其盛衰与长短,故经中说的“大小有定”即是此意。
睿通渊微,深知日、月运度之数、明晓万物情理的圣人,度其时令之数,量其事物之大小而建功立业。故曰:“圣功生焉。”自然而然,不假造作,至简至易,神妙莫测,故称“神明出焉。”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老子曰:“将欲歙之,必欲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是谓微明。”万事万物就是这样根据各自本身不同的内因、体性、德行不断地变迁与转化。物极必反,理穷则变,这是大道运化万物的自然之序,亦是事物的必然之势。常人只知事物已形成的现象,而不知形成事物之机,早隐含在事物的反面。因微妙不可睹视,故《老子》谓之“微明”。又因事物已成现象,在暗处向反面转化,故本经谓之“其盗机也。”如仁人君子得之此机,上顺天理,下随物情,因任自然,可以兴邦治国,更可以保固身命。小人得之此机,以求生之厚,妄贪世味,姿情纵欲,胡作非为,擅用权谋,相以诈术,不知不觉,又被此机反盗其生命。“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即是此义。
诸葛长青: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君子当遵守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