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明灯国学院

首页 -->国学文化

 健康养生:养生秘密尽在 黄帝内经


   日期:2023-02-10 16:07:02     阅读:24   

健康养生:养生秘密尽在 黄帝内经


   要养生必须看黄帝内经。推荐曲黎敏教授解读黄帝内经。具体,可以买书看也可以搜索视频看。《黄帝内经》成书于大约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 她的博大精深的科学阐述,不仅涉及医学,而且包罗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军事学、数学、生态学等各项人类所获的科学成就。令人颇感惊讶的是,中华先祖们在《内经》里的一些深奥精辟的阐述,虽然早在2000年前,却揭示了许多现代科学正试图证实的与将要证实的成就。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研读之,而终成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医。 ------ 诸葛长青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於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有关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现存最早的中医药学著作《黄帝内经》收载的成方13首中,就有10种中成药,并有丸、散、酒、丹等剂型。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在唐王冰时称之为《灵枢》。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并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

  《黄帝内经》是什么意思呢?内经,不少人认为是讲内在人体规律的,有的人认为是讲内科的,但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是一部讲“内求”的书,要使生命健康长寿,不要外求,要往 里求、往内求,所以叫“内经”。也就是说你要使生命健康,比如有了病怎么治病,不一定非要去吃什么药。

  实际上《黄帝内经》整本书里面只有13个药方,药方很少。它关键是要往里求、往内求,首先是内观、内视,就是往内观看我们的五脏六腑,观看我们的气血怎么流动,然后内炼,通过调整气血、调整经络、调整脏腑来达到健康,达到长寿。所以内求实际上是为我们指出了正确认识生命的一种方法、一种道路。这种方法跟现代医学的方法是不同的,现代医学是靠仪器、靠化验、靠解剖来内求。中医则是靠内观、靠体悟、靠直觉来内求。

讲师:曲黎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特聘顾问

  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个人专著:《从头到脚--话健康》、《曲黎敏中医养生12说》、《中医与传统文化》、《中华养生智慧》、《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系列之一VCD  研究领域:中医与传统文化、周易与中医学   曲黎敏女,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医史人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哲学与文化。著有《易道气功养生》、《中医与传统文化》(待版),论文有《中医学形成的文化背景》、《五运六气与流行病相关问题研究》、《中医抗击瘟疫史》、《天人合一的医学内涵》、《中医学——人的学说》等30余篇。

【我国的“三大奇书”之一】

  相关专家认为,《黄帝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要寻求各种医治的方法,所以医疗技术的形成的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一个学术体系的形成,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所以《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形成以后,就庇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使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使我们中华儿女能够战胜疾患、灾难,绵延至今。没有中医、没有《黄帝内经》的中华民族,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

  《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 “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指盲目的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

  而“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意思是说,假设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问题,造成了混乱。不要指盲目的解决当前的混乱,而要从造成混乱的原因,和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着手。简单的说,就是把前头和后面两端解决,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第三,《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我们国学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的名字命名的、影响最大的国学经典。中国古代有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现在,这三部奇书不仅引起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关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因为它的价值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81篇和《灵枢》81篇,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
【价值贡献】

  《黄帝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思想基础及精髓,在中华民族近二千年繁衍生息的漫漫历史长河中,它的医学主导作用及贡献功不可没。试想,大略700年前,欧洲鼠疫暴发,有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虽也有瘟疫流行, 但从未有过象欧洲一样惨痛的记录,中医药及《内经》的作用由此可以充分展示。

  《黄帝内经》的著成,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黄帝内经》总结了战国以前的医学成就,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国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深远影响。历代著名医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和建树,大多与《黄帝内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白话原文:

  黄帝内经白话版 非卖书 全文索引贴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五脏生成篇第十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

【丛书分类】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

  《素问》,在汉魏、六朝、隋唐各代皆有不同传本。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焘等在其著作中所引用。主要有:(1)齐梁间(公元6世纪)全元起注本,是最早的注本,但当时其中的第六卷已亡佚,实际只有八卷。这个传本先后被唐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至南宋以后失传。(2)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762年),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自称得自其师秘藏的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佑、治平(1057~1067)年间,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雕版刊行,而定型。

  《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灵枢》传本(即现存《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至南宋初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史崧半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反对迷信鬼神。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中国医学发展到理论总结阶段。该书在中国医学有很高地位,后世历代有所成就医家,无不重视此书。部分内容曾被译成日、英、德、法等文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黄帝内经》的传说】

  十八卷的《黄帝内经》,从远古时代一直到今,而三十七卷的《黄帝外经》,则可能永远失传了。但是,关于它的民间传说,还是相当丰富和十分有趣的了。

  相传黄帝时期出现了三位名医,除了雷公和岐伯两人外,名气最大的是俞跗(fù)。他的医道非常高明。特别是在外科手术方面很有经验。据说,他治病一般不用汤药、石针和按摩。而是诊断清楚病因后,除非要做手术时就用刀子划开皮肤,解剖肌肉,结扎。传说有一次,俞跗在过河时,发现一个掉河里淹死了的女人被几个人打捞出来准备埋葬,俞跗挡住他们询问死者掉进水里多长时间。抬尸体的人说,刚掉进水里,捞上来就断气了。俞跗让他们把尸体放在地上,先是摸了摸死者的脉搏,又看了看死者的眼睛,然后又让人找来一条草绳,把死者双脚捆绑好,倒吊在树上。开始大家都不理解俞跗为什么要这样做。死者刚一吊起,就大口大口地往外吐水,直到不吐时,俞跗才叫人慢慢将死者解下来,仰面朝天放在地上,双手在死者的胸脯上一压一放。最后他拔掉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在死者鼻孔上观察了一阵,发现发丝缓缓地动了动,才放心地对死者家里人说:“她活过来了,抬回家好好调养吧!”

  在俞跗晚年的时候,黄帝派仓颉、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长时间,把俞跗的医术整理出来,纂成卷目,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公布于众,仓颉就去世了。后来,俞跗的儿子俞执,把这本书带回来交给父亲修订。不幸全家遭到了大火,房屋、医书和俞跗、俞执全家人,一起化为灰烬。这也许是《黄帝外经》失传,至今没有找到的原因吧!

  《汉书·艺文志》记载医家经典十一家今仅存《黄帝内经》一家,原因待考。其中失传的包括黄帝外经。从《汉书·艺文志》记载的“七经”来看,当时与《黄帝内经》并存的,还有《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篇》。

(转发引用请注明出处)

 

诸葛长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圣贤  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  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研究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中国梦】

学习圣贤,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fadbb990f16ac9213d6227372f6f2a0.jpg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葛长青,祝你成功!

 

(诸葛长青邮箱: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简介:诸葛长青,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者,愿与天下志同道合者一起“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  **  **  推荐文章  ** **  **

*放生感应:放生的好处不可思议!

*印经书的好处:印经书者有七大福报

*放生问答:自己放生和别人代放生一样吗?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你呢?

*命运秘密:心好命也好, 富贵直到老!

*成功励志格言: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周易八卦:中国周易八卦文化智慧

    **  **  **  最新文章  ** **  **

*《易经》提醒:为什么要重视礼仪?

*素食好处:如何吃素食?素食是什么等?

*诸葛长青:吴承恩写《西游记》劝人行善

*放生鱼类:养殖的鱼能放生吗?

*诸葛长青:《易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国学研究:孝敬父母是立身之本

*修行精进:谦虚好问才能学到知识

    **  **  **  随机文章  ** **  **

*成功励志:要成功就要有忍耐力和奋斗力

*成功励志 :时间等于生命

*诸葛长青:古代圣人有很大智慧需要弘扬

*诸葛长青:学国学应当读哪些书?

*格力创新服务:格力用创新服务赢客户

*震撼:观音菩萨显灵治癌症!真实再现!

*毛泽东最难忘的恩师:学贯东西杨昌济

上一篇:子女教育:孩子自尊心太强怎么办?
     下一篇:这就是让人变聪明的心经:唐僧亲自翻译


诸葛长青中国梦: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邮箱:zhuge8031@163.com

Copyright©2022-2025 诸葛长青-国学12345-圣贤明灯国学院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7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