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书的秘密:令人叹服!
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帝王,更是博学多才文武双全的榜样,他的身上展现着万丈光芒,令人敬佩。就拿他读书学习来讲吧,诸葛长青认为,他的“交叉式读书法、自比为牛进了菜园、读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三点,对于我们迅速提升知识、提升素质,具有不可思议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伟哉,毛泽东! --- 诸葛长青
第一秘密:交叉式读书法。毛泽东经常看书看得很晚,他的保健医生徐涛很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多休息,但是他不听。 诸葛长青:多读书,才能知识渊博。
后来,徐涛发现毛泽东喜欢聊天,就找机会和毛泽东到户外散步聊天。有一天,两人出去散步,毛泽东说:“我在湖南读师范的时候,喜欢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书读得不多,还得补课。”徐涛说:“我正好相反,社会科学的书读得太少,现在也得补课。”毛泽东兴致来了:“我们以后多聊点自然科学吧。”后来,他问徐涛:“石油怎么开采?怎么炼?有哪些用途?”徐涛回答不了,就去查书,查完书再聊。这样一来,毛泽东常常向他提出新的问题,徐涛只得一次次地查书。
后来,徐涛发现自己读的书,毛泽东也在看,因而问的问题也越来越深,被他难住的时候就更多了。徐涛问:“主席,您是有意考我吧?”“哪里是考你,你在帮助我读书,帮助我增长知识。” 一听这话,徐涛茫然了:本想劝他少读书,其结果倒逼他多读书了。于是他趁势说:“主席,您读书很多,但方法不科学。您这么整天读,不休息,太疲劳,违背辩证法嘛。”又说:“主席,您电影不看,对打扑克、下棋没兴趣,体力活动不搞,长时间进行一种劳动,最容易疲劳。”
毛主席却摇头了:“你那点辩证法不全面,你对事物的理解也有局限。看文件累了看报纸,看正书累了看闲书,看大书累了看小人书,看政治书累了看文艺书,我这也是一种休息。你不承认?”毛主席就是这样执著地从书本中吸取知识。
第二秘密:读书要像牛进菜园。1912年,后来创造非凡历史的红色伟人毛泽东曾在定王台的省立湖南图书馆读书。毛泽东后来回忆他在省立图书馆读书的生活时说:“我正像牛闯进了菜园,初尝菜味,就大口大口吃个不停。”。
“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斯·密尔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在认真研读俄、美英法等国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
诸葛长青认为,作为领导,作为想成就事业的人,必须多读书;没时间读,可以请专家顾问讲给你听。
1912年,有半年时间,毛泽东每天到定王台的图书馆读书。他总是早上第一个进馆,中午吃两块米糕,直到黄昏闭馆。 当时图书馆内挂有一幅《世界坤舆地图》,青年毛泽东每次经过都会细看一阵子,他说他在地图前认识到,原来世界这么大,以“四海自居”的中国只在地图占有一隅,湖南更小,湘潭甚至找不到…… 毛泽东在将满18岁时来到长沙,首先在湘乡驻省中学读书,不久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长沙反正。他就报名当了半年新军,“以为革命结束”,觉得无事可做,以第一名考取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次年改为第一中学),却不满死板的教学,于是退学,寄居在长沙新安巷湘乡试馆,定了一个在图书馆读书的自修计划,在图书馆,他“像牛闯进了菜园”。
“闯进菜园子的牛”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更富冲击力。激情奔放恣肆张扬对知识渴望的蛮劲,就是一种充满湖南长沙特色的红色味道。
第三秘密:读书要结合社会实践。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在《讲堂录》中记下这样一段话:“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即被誉为“毛奇”,这时他已文武兼备,1917年11月,驻在长沙城内的湖南督军傅良佐,在桂军谭浩明部的压力下弃长沙而逃,长沙成为空城,市内人心惶惶,而南面湘潭、株洲则有北洋军阀的溃军流窜向长沙。长沙南郊随时有作战的危险。当时一师学校决定,全校师生撤到长沙城东南阿弥岭躲兵。
时任学友会总务的青年学生毛泽东力言离校反而易被打劫。当17日,一部溃兵仓皇麇聚于猴子石方向,不知长沙城内驻军情况虚实时,毛泽东敏锐地判断溃军既疲且慌,徘徊不前,证明并不知道桂军尚未入城,可设法将其赶走,于是迅速组织校内自愿军胆大的学生百数人,拿着木枪,分三队,绕道埋伏在猴子石附近山头,同时联络附近警察分所,在暮色来临时,对天鸣枪,大放炮竹,齐声呼喊,“傅良佐跑了,桂军已进城,缴枪无事”。溃军不明虚实,三千人的部队悉数缴枪,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自己一师的读书生涯: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
诸葛长青:读书要活学活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否则,就是书呆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