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孔子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上可治国,中可治企,下可治身。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好像软绵绵,中看不中用,诸葛长青认为,孔子的思想包括了道教、佛教、兵家、商家等天道的精华,真正的孔子思想并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而是阐述了人生大道理。孔子50岁,开始研究易经之后,就开始了辩证思维人生的过程。他提出的每一句话背后,实际上,都可以写出系列专著来。一句,知天命、畏天命,就够世人们研究实践一辈子。孔子者,中国民族的大智慧。
--- 诸葛长青
伟大的孔子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那么什么是天命?为什么要畏惧天命?这里针对网友“般阳小子”对诸葛长青提出“宜畏天命”疑问,作简要回答。
天命,即是指大自然(天地)客观存在的一种规律。这个规律,就像是看不见的手,冥冥之中存在着。规律是必然的,是人的主观意志不可改变的。
诸葛长青认为,这种客观规律,实际上也是诸葛智囊顾问研究的“儒、释、道、商、兵”三教的精华。佛家思想称之为“因果报应”,道教思想称之为“道”道,儒家思想称之为“天命”,兵家思想称之为“庙算”,商家文化称之为“知”。
孔子提出“畏天命”,实际上也就是各种宗教哲学所敬仰的上天、上帝、神。孔子提出君子要"知天命","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
诸葛长青认为,孔子所说畏天命,包括三个意思。
一是要“敬畏天命”。时刻铭记头顶之上有上天,上天正在时刻看着我们,我们应孝敬父母、谨慎修身、积德行善、建功立业、造福社会,不可乱为,否则必然遭到天的惩罚。王文元先生认为,什么都不畏惧的人是野蛮人。畏与敬不可分。敬畏能够使人产生种种美德,从而使自己成为良知所期待的人(完成自我) 。孔子的谦虚美德即来自对天,对圣人,对天命的深深敬畏。他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可见知天命之难。儒家畏天的传统延续数千年,直到20世纪初叶, 中国的帝王仍然按时祭天,无丝毫怠慢。表面看,事情坏在袁世凯祭天上,那之后祭天几乎等同于“复辟”,其实过于神经质了,如果心平气和地更换一下祭祀主体,这一文化传统也就保留下来了。无论怎样评价放弃畏天的后果都不为过,祛除了这个禁忌之后,天(自然生态) 被破坏得越来越不成样子。不畏人导致极端个人主义泛滥,人情冷漠,文化性锐减,野性(贪婪性) 骤增。不畏命的后果尤为严重,生命断裂了,儒家生与死的链条被切断,人们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短短的百年(或不到百年) ,对于百年之后的事情几乎不去思考。经过今昔对比,可以更加认定儒家畏天命的传统有多么珍贵。本来,儒家畏天命的传统可以生存于现代社会, 我们却画地为牢, 自绝于尤物。汤比因反对只有一种文明——西方文明——的论调。如果对文明加以限定——比如限定为外形文化——其说更令人信服。
二是要"知天命"。时刻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知道自身的责任,知道自己的使命,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使命,替天行道,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就像孔子的天命是教化社会,毛泽东的天命是建立新中国,企业家的责任是繁荣经济回报社会,军队的责任是保护人民的安全…….。知道了这个天命,人才能建功立业,不知天命,只能是虚无缥缈、无所作为,虚度时光。
三是要“顺应天命”。顺应天命,积极行善、努力奋斗、造福社会,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使命。成就大事,最好是要精通周易,预测未来,借助周易的神奇预测,进一步顺应天命。
诸葛长青认为,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上可治国,中可治企,下可治身。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好像软绵绵,中看不中用,诸葛长青认为,孔子的思想包括了道教、佛教、兵家、商家等天道的精华,真正的孔子思想并不是简单的几句话,而是阐述了人生大道理。孔子50岁,开始研究易经之后,就开始了辩证思维人生而过程。他提出的每一句话背后,实际上,都可以写出系列专著来。一句,知天命、畏天命,就够世人们研究实践一辈子。孔子者,中国民族的大智慧。
阿弥陀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之以恒、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