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思想借鉴:新官上任如何烧好三把火?
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就像伟大的思想指引者,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他提出的“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 诸葛长青
孔子《论语》中有一句话,对于从政人员如何干好工作,提出了三条建议。也为想稍好三把火的干部,提出了好建议。
《论语》原文说:仲弓为季氏宰①,问政。子曰:“先有司②,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 ①宰:总管。②有司:各部门。)
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仲弓是孔子的弟子,他准备到鲁国权臣季氏家去做总管,他临行前问孔子怎么搞好管理?孔子告诉他,要做官先要做好三件事:首先要先选好各部门的负责人,搞清楚每个职务的职责与权力,要做到权责分明,责任清晰。第二件事作为领导不要老看着下属的缺点,对于下属小的过错不要过于追究。第三件事是向上级推荐人才,提拔德才兼备的人。仲弓又问:“如何知道贤才而选用他?”说:“选用你所知道的,你所不知的,别人会舍弃他吗?”
大魏沙翁先生认为,“先有司”---就是明确各部门职责,使人人各司其职,各得其所;“赦小过”---就是不要斤斤计较,不要顶住别人的小过错,只要能改、一心一意的干工作,就要学会赦免,这样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举贤才”---则是“先有司”所必需的,就是你要选拔适合你管理使用的人才。“新官上任三把火”,孔子教仲弓的这“三把火”一烧,管理的局面也就打开了。
第一把火:先有司
“先有司”就是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而不必领导人事必躬亲。一般人往往认为当领导的事必躬亲是美德,其实不然。对于做人来说,事必躬亲也许是个优点,但对于做官来说,事必躬亲却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费力不讨好,而且危害无穷。《吕氏春秋·审分览》曾经生动地举例说,人与马一起走,人不如马快,可是,人坐在马车上驾马,情况就不一样了。不能任用部下,事必躬亲,就好比舍弃车驾而与马同行,不仅不如马快,而且还会压抑、挫伤“马”的积极性,使其失去作用。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各级职责混淆,领导不力,一片混乱。“此亡国之风也!”正因为事必躬亲有如此大的危害,所以才有“丙吉问牛不问人”、陈平不知钱谷之数”等著名的执政典故。也正因为这样的道理,所以孔子才非常重视“先有司”的作用,把它作为首要的一条教给仲弓。 诸葛长青:自古以来,凡是成就大事的人,都要做到人心团结、共同奋斗。各部门职责清晰,分工明确,领导者抓总纲,基层抓具体,这样才能做到纲举目张、一举定乾坤。作为出任官员,你要首先明确各部门职责,让大家各负其责,齐心协力。同时暗中观察,积极作为的,将来要重用;胡搅蛮缠的,将来要更换。
第二把火:赦小过
诸葛长青:初到一个地方,很多干部职工并不熟悉你,如果你上来就处罚人,那么极易引起暴动,下属认为你是故意处罚他。要先结人心,有了人心之后,才能赢得支持。要学会原谅那些犯错的人,给他们改过的机会。否则,一上任就处罚人,容易引起过多的反对。要学会大肚量。 如果说,“先有”在于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那么,“赦小过”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包括那些犯有错误但愿意改正的人。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又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你事事苛察,求全责备,就像眼睛里容不下一粒砂子一样抓住别人的缺点错误不放,谁还愿意跟从你,为你卖力气呢?所以,做领导的一定要原谅属下的小过失。这就是孔子教仲弓 “赦小过”的道理。
第三把火:举贤才
诸葛长青:这个是给上级推荐人才,实际上也是为自己集聚人才,通俗的说,就是组建自己的班底。选拔优秀的人才担任自己的左膀右臂。有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没有班底,你就无法成就大事业!举贤才孔子在许多地方多次论述的问题,只不过对仲弓加以强调罢了。
诸葛长青: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这是孔老人家送给从政、管理人员的极好建议,愿每个人都认真领会孔圣人的话,努力做好工作,成为一位有作为的官员。
诸葛长青祝福天下孝敬父母、行善积德的有缘者富贵吉祥!
祝福天下有缘者有求必应、天官赐福、事业腾飞、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