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中国九州是谁划分的?
中国九州,是禹帝划分的。大禹关爱百姓、救治天下。他文韬武略,令人敬仰。他很有政治家思想,为了治理天下,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思维,那就是“全国化分九州”,通过九州的模式,来管理天下。伟哉,大禹!
--- 诸葛长青
中国又叫九州,为什么呢?
原来,是大禹治水之后,被舜帝禅让成为新的帝王。他为了更好的治理天下,便把全国划分为九种。
这九州是哪九州呢?诸葛长青:《禹贡》中记载为冀州、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九个州。现在九州名号保存下来的,有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许多。
那么大禹是谁呢?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夏后氏首领,帝颛顼的曾孙,黄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
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
大禹是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伟人。他治水是与治国养民结合进行的。在治水害的同时,还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每治理一个地方,都主动团结氏族部落酋长,完善政权建设,使百姓安居乐业。史书记载,洪水退去后,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他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黍、豆、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不仅治理水患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且农业生产也取得了进步。孔子曾颂扬禹治水的功德说:我简直找不到他的一点缺点,他的宫室简陋却没有想到改善,而是尽全力平治水土,开沟洫,发展农耕,鼓励人民从事劳动。
大禹治水成功,使他建立了极高的威望。舜召集各氏族部落酋长开庆功大会,赐给他用美玉琢磨而成的玄圭,以示其丰功伟绩。当舜年老时,众人一致推举禹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禹接位后,中原各部落逐步形成以夏族为中心的领导集团。禹在这个集团中的地位已初具王权性质。他让治水时专司刑罚的皋陶制定了一些规定,各氏族部落如有不听号令者,就要以刑罚来惩办。禹还有组织的对不听教化多次叛乱的苗族进行征伐,打败了苗军,打死了三苗酋长,势力范围达到江淮流域。之后,“四方归之,辟土以王”。舜死后,禹守孝三年,仍按传统的禅让制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但“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史记•夏本纪》)禹于是再即天子位。
禹为了巩固夏王朝,把全国分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进行管理,他还“南省方,济于江”。到南方巡视,在涂山(今安徽蚌埠市西)约请诸侯相会。禹为纪念这次盛会,把各方诸侯部落酋长们送来的青铜铸成九个鼎,象征统一天下九州,成为夏王朝之象征。
诸葛长青:鼎立天下的来历,就起源于大禹制作的九个大鼎!
禹在巩固夏王朝统治过程中,还特别重视恩威并济,加强教化。传说西部有个部族叫有扈氏,好战而不愿服夏。禹采取一边用兵征服,一边用德政教化的策略,收到良好效果,使有扈氏终于臣服于夏。东南地区古称“九夷”,即九个较大的部落。禹为加强对其统治,几次出巡该地区,传播中原文化和礼教,受到当地百姓尊敬和礼遇。他沿途向当地人询问习俗,鼓励农耕,告其农时,播种五谷,教育部族酋长们讲礼仪,知法度,不以强凌弱,和睦相处。同时又宣布,若有不听教化者,要以兵征讨,决不客气。当时,古越部落酋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禹的命令。禹在苗山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各地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禹的神圣,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没有参加朝见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说此事,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
由于禹是活动在崇山一带的夏部落的首领,故被称为夏后氏,他所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就被称为夏。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原始社会的结束、阶级社会的开始,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诸葛长青:大禹,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为三皇五帝之一,他的杰出功劳,流传千古。我们今天全国的人民,依旧在享受着他当年的胜利果实。伟哉,大禹!
祝福天下有缘者有求必应、天官赐福、事业腾飞、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