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础!二十四孝必读之三、四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把孝敬父母,排在第一位。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万善孝为先”的说法。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成功的基础。古人二十四孝的故事感天动地,流传千古!洗完各位有缘者,铭记在心,时时反省,多做孝敬父母的事情!
----- 诸葛长青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诸葛长青:孝敬父母,有大智慧,才思敏捷,曾子的孝敬感天动地,母亲着急咬指头,他自己有感应心疼,这是大孝的表现。曾子流传千古,天意也!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诸葛长青:孝敬父母,富贵无限,子路再次验证了这一因果理论。
祝福天下有缘者有求必应、天官赐福、事业腾飞、财源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