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天地的规律。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古往今来,圣贤都把孝敬父母作为第一。
为何这样呢?
诸葛长青研究认为,孝是天地的规律。
父亲是天,母亲是地,中间是孩子。
诸葛长青认为,孝敬父母,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孝敬自己父母,二是孝敬天下父母,三是孝敬天地万物。
中国有一部经典,叫《孝经》,专门讲述孝道。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
孔子和弟子曾子作。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注解者及百家。
现在流行的版本是唐玄宗李隆基注,宋代邢昺疏。全书共分18章。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
认为"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孝经》还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
天子之"孝"要求"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卿大夫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士阶层的"孝"要求"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
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诸葛长青在研究国学经典中看到,释迦牟尼佛也是“孝”的榜样。
为了报效母亲得养育之恩,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特意到忉利天宫为母亲讲经说法。其中《地藏经》,就是释迦牟尼佛为母亲讲的。
那么,佛祖释迦牟尼佛为何为母亲讲经说法呢,核心就是孝。
诸葛长青把“大书斋”网中有关资料分享有缘者。
地藏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
(解)像这样的话,我亲自听见佛说的。有一个时间,佛在忉利天,专为他的母亲来说佛法。
(释)佛,就是释迦牟尼佛。
诸葛长青:释迦牟尼(Śākyamuni)不是其本名,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意义是"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 他所属部落的名字,有“能勇、仁义”之意;
“牟尼”= "禅定寂静",是能禅定的圣人。是当时对出家修行成就者的称谓。
“释迦牟尼” = “能行仁义、禅定寂静"。一般也为"释尊"或"佛陀"。
他的意义,就是说佛有能力、又勇敢、又慈悲、还能够禅定寂静不动。
佛祖释迦牟尼佛为母亲讲法这些故事,是谁记录的?
是佛祖的弟子阿难尊者菩萨记录的。
从前在佛(以后佛字都指定释迦牟尼佛的)说法的时间,是没有人记录的。
后来佛的堂弟、弟子名叫阿难的,恐怕日期久远了,大家都记不得,特意把佛讲过的佛法,一句句都记录起来。
等到佛将要入涅槃了,阿难问佛道:‘将来把你说过的佛法都编起经来,开头一句怎样的说?’
佛答阿难道:‘开头一句,就用“如是我闻”四字吧!那才可以证明,这种经都是你阿难亲身听见佛这样说的,不是从旁人口里听来的。’
所以阿难编成的经,开头一句,就用这四个字。如是,是指佛说的经。我,是阿难自己。闻,就是听见。
诸葛长青:凡是经典开头有“如是我闻”的,都是阿难尊者菩萨亲自转述的。
一时,即是有一个时候的浑语,因为时候是各方各代不同的。譬如外人用陽历,中国先前用陰历,像夏朝用夏历,周朝用周历。所以不能限定某年某月了。
为何佛要为他的母亲说法呢?
这就是这部经的根本,和别部不同的地方。因为释迦牟尼佛本来早就成佛的,为著要来劝化我们这世界上的人,所以特意来投胎做人。
当时在中印度,迦毗罗卫国,那个国王,名叫净饭王,他的夫人,名叫摩耶夫人。佛就投胎到摩耶夫人肚里。
在我国周朝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年的四月初八日,从夫人的右边胁骨中生出来。就是一位太子。
后来长大了,看见世界上的人,受种种苦恼,就看破了一切,不愿做太子,情愿出家去修行。
从十九岁起,修到三十一岁,就得道成了佛,便到各处去说佛法,劝化世人,到八十岁,就入了涅槃。
涅槃是梵语(梵语即印度话)。涅,是不生;槃,是不灭。不生不灭,就是佛证的真如实相。
证是得到的意思。真如实相,就是说佛得到的真实相,不是虚假的相,能够永久不改变、不消灭,而且凡人所瞧不到的。
在我们世界上看得到的,那是叫做应身。
你看上天的日月,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水,不管你水的多少大小,他都能把影子来照应著的。
我们众生根机缘分不是一样,感应了佛,佛像日月照水一样,就现出身来救度我们,这是叫做应身。
再说摩耶夫人从佛在他的胁下生出来以后,到第七日就死了,因为他是一个佛母,所以神魂就生到忉利天宫去,做了天子。
等到佛将入涅槃的时候,因生身的母恩,还没有去报答,发起一片孝心,特意把肉身飞升到忉利天上,专门为他的母亲说法(法,凡是见得到、听得到、说得出的,都可以叫做法。)以报生身的大恩。
那么就将这部完全演孝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也连带的传了出来。
所以经里都以孝做根本,句句可寻得出孝的脉络来。
从来佛菩萨及祖师,没有一个不孝敬父母,不孝敬师僧三宝的。
所以孝是三教同尊的一件最要紧的根本大事呀!
诸葛长青认为,佛祖释迦牟尼佛为母亲说法,本身就是尽孝道的表现。
通过《地藏经》,佛祖也是亲自示范,提醒每个人都要孝敬父母。
当然,孝敬父母最高级的方式,就是为父母积累功德,送给父母圣贤高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