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明灯国学院

首页 -->佛家文化

 学佛:戒定慧齐修


   日期:2023-02-04 15:05:55     阅读:45   

学佛:戒定慧齐修


   那麽学佛从那里学起呢?

   就是从念一部经下手。要不要懂意思呢?
  不要懂!因为烦恼未断、福慧不具足,所理解的都是邪知邪见,都是错大误的。那麽为什麽要老念这一部经?诸位要晓得,念经跟禅宗参究修禅定没有两样;跟密宗三密加持没有两样,只是方法手段不同而已。念经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

  诸位要晓得,戒律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我们读经的时候,心里面不会乱想,当然「诸恶」就「不作」了。经典是佛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没有比这个更善的,因此,读经就是「众善奉行」。所以说念经的时候,戒律圆满了不要一条一条修了。念经的时候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

  念的时候,从头到尾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掉、念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就是慧——修慧。所以念经是「戒、定、慧」三学齐修。如果我边念边研究,那就把佛经当作世间书,戒、定、慧三学都没有了,这个不叫修行。所以读经是修行的基础、是修行的根本,大家千万不要轻视。修行入门,如果是选用经典,就从这里下手。如果一天念一个钟头,你就修一个钟头;念两个钟点是修两个钟点,当然修的时间是愈长愈好。
   我在台湾以及达拉斯的道场,有不少同修,无量寿经一天念十则他们大概已经念了二千遍以上,因此,经文很熟,念一遍大概只要半个小时到四十五分。一天念十遍,差不多有五、六个小时在修戒、定、慧每天有这麽长的时间修行,修上几年,心自然就定了。心定以后,再去看经,眼睛都放光了。为什麽呢?一看,意思就全部明了、全部懂得。佛经——是佛从清净心流露出来的,我们自己的心清净,自然跟佛相应,那怎麽会看不懂呢!今天我们看不懂佛经,就是佛心是清净的,我心是散乱的;散乱心跟清净心不相应,不能起共鸣,所以佛讲的我们听不懂,道理就在此。所以真正要能懂得亲近一位善知识、一位好老师,就要相信他不会骗你,他教给你的方法,一定不会错的。
   老老实实选一部经∶修净土的选《无量寿经》;修天台的选《法华经》;修华严的就选《华严经》。你修那一宗、那一派,就修他本宗主修的经典,一门深入。先把本宗的经典老老实实的念五年;换一句话说,在五年当中一定要把烦恼舍掉,恢复清净心,这是学佛的起步。实在讲五年修得清净心,在从前是可以,现在不行了。因为从前的人,心地染污少、染污的程度也轻,五年清洗就差不多可以洗干净了。现在的人杂污太严重了,况且从前的人十几岁才受到染污,才会有是非、人我,才有贪、嗔、痴、慢。现在的小孩两三岁就有贪、嗔、痴、慢,他从那里学来的?从电视上学来。家里天天在看电视,他不得不受污染,天真活泼的童年没有了,所以现在人真的不幸福啊!象我,生长在农村,到十三、四岁才懂事;所以我的童年时间很长。童年不懂事,是真快乐!世间什麽苦乐我们都不知道,整天就晓得玩耍。懂事,就不快乐了!为什麽呢!会看人颜色,这难为了,所以说这个时代的人比不上前人,人不能做了,太苦了。修学到自己心地清净了、智慧开了,就可以参学,就什麽都可以看、可以听、可以接触,因为自己已经有定,不会被外在环境所转。自己有了主宰,见得愈多、听得愈多,愈能增长智慧、增长定力。

  定、慧是怎样增长的?不为境界所动,这是增长定力;样样清楚明了是增长智慧,所以那个时候参学,定、慧更能往上提升。这是古人教学的方法——先修戒、定、慧,先修根本智,然后再参学,成就圆满的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佛在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所以要先修「无知」,五年学戒,就是什麽都不知道,然后再接触社会的时候,什麽都知道——「无所不知」。真正修行是用这样的次第、方法,来达到目的的。
   古大德,不仅仅是遵守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的这些规矩,更以儒家的基础,作为修学的基本,这是因为中国佛教把小乘舍弃了,以儒家来代替小乘,特别是以孔老夫子的德行,作为我们入佛门的根基,就是论语上讲的夫子五德——温厚、善良、恭慎、节俭、忍让,即「温、良、恭、俭、让」。在这上面再建设的,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而达到真正究竟圆满。这样的架构,在整个大乘佛法,无论那大渡一宗、那一个法门,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不能离开这个基础,违背这个原则。换一句话说,按这个架构,次第修学,无论修学那一宗那一派,没有不成就的。由此,我们可以说∶从五德、六和上打基础,是中国大乘佛法的特色。
   除此之外,佛法在教学上还有一个非常进步的作法,一直到近代才被人想到——进修教育。佛当年在世,他的声闻弟子——在身边还没有毕业,还不能独立,要跟佛在一起,不能离开佛的弟子。已经有成就的是菩萨;菩萨要帮助佛教化一方——代佛弘法——到各地方建道场、讲经说法、推广佛教。但是每一年有一定的时间,又回到佛的面前来,这就好象暑假一样,学生放假了,老师没放假,老师还要进修——回到佛陀面前,接受再教育,这三个月叫「结夏安居」。结夏安居就是把在四方从事教化的学生,统统召集回来,听佛讲经说法,使他们自己定慧、德学更增长。而且还在一起研究讨论教学上的各种情境和难题,以及解决的方法,作为彼此参考、改进。这种教育方法,在我们中国历代是很少见的;这种暑期进修教育,是非常值得称赞的。结夏安居,在台湾还有少数地方有这个形式,但是已经没有这种精神了。与这个类似的象寺院,或是居士团体,举办夏令营、冬令营、佛学讲座、打佛七、打禅七,也类似进修教育,是值得普遍提倡的。说到断烦恼、修戒、定、慧、了生死,在我们这个世间,确实是非常少见,说出来,也不可能被人接受。但是进修教学法是非常殊胜、非常有效果的。现在的人观念不一样,总是一开始学,便要学得愈多愈好;殊不知,其结果一个是有限,一个是无限,相差实在太大了。几千年来用这种方法,不知道多少人成就了。反观现在新的教学法,充其量只能帮助一个人得几个佛学博士学位,得一点名闻利养,实在讲,要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恐怕很难很难,这是我们应当要深深反省的。

诸葛长青: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学习圣贤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研究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fadbb990f16ac9213d6227372f6f2a0.jpg

诸葛长青:国学传统文化学者,智囊顾问,博士。立志“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邮箱:zhuge8031@163.com

 




    **  **  **  推荐文章  ** **  **

*放生感应:放生的好处不可思议!

*印经书的好处:印经书者有七大福报

*放生问答:自己放生和别人代放生一样吗?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你呢?

*命运秘密:心好命也好, 富贵直到老!

*成功励志格言:理想是人生的太阳

*周易八卦:中国周易八卦文化智慧

    **  **  **  最新文章  ** **  **

*《易经》提醒:为什么要重视礼仪?

*素食好处:如何吃素食?素食是什么等?

*诸葛长青:吴承恩写《西游记》劝人行善

*放生鱼类:养殖的鱼能放生吗?

*诸葛长青:《易经》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国学研究:孝敬父母是立身之本

*修行精进:谦虚好问才能学到知识

    **  **  **  随机文章  ** **  **

*如何发表胜利祝酒辞? 看看华为总裁任正非当年的....

*六个生活的启示

*你为什么不是富人?穷人发财致富的最大秘诀

*北戴河有哪三美?

*诸葛长青:二十八星宿全国分野图

*你应该迅速建立个人品牌!

*朱子家训: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上一篇:净空老法师 对关于陈晓旭往生提问的答复
     下一篇:学佛:戒定慧齐修


诸葛长青中国梦: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邮箱:zhuge8031@163.com

Copyright©2022-2025 诸葛长青-国学12345-圣贤明灯国学院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备案号:冀ICP备20220278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