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行善感应:行善救人成唐朝宰相!
命运可以改变,面向可以改变,只要行善,没有什么不能改变的。唐朝宰相裴度为什么成为宰相呢?原来他悄悄做了好事......
----- 诸葛长青
冥冥之中,我们的命运随着我们每个人呱呱落地来到这人世间,就已定好了。看起来我们的命运已不为我们自己所掌握,实际上,命运是由我们自己主宰的。当我们用善念来主掌我们的言行,命运就会随之而变。这就是为什么刘备临死时告诫儿子阿斗说:“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裴度的故事即是对这一古训的最好的诠释。
诸葛长青: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唐朝中书令晋国公裴度,长得又瘦又小,没有贵相,屡屡在功名场上受挫,他自己颇为疑惑。当时正好有个相面的人在洛中,很为士大夫们所推崇。裴度特意拜访了他,向他询问自己的命运,相面的人说:“郎君你的形神,与一般人稍有不同。如果不作达官贵人,就会饿死。现在我还看不出来贵处,可再过些天来访,我给你细细看看。”裴度应允了。
有一天,他去游览香山寺,徘徊于走廊和侧房之间。忽然看见一个穿素衣的妇女,把一个提袋放在寺庙的栏杆上,祈祷祝愿了很长时间,瞻仰拜谢之后就离去了。过了一会儿,裴度才看见提袋还在原处,知道是那个妇女遗留下来的,遂考虑追上送给她,可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就将提袋收起来,等待那妇女再返回来时还给她。太阳落山了,仍不见那妇人回来寻找遗物,裴度就带着它回到旅馆。
诸葛长青:积善行德,必有福报!
第二天早晨,裴度又带着那提袋去香山寺,寺门刚开。他看到昨天那个妇女急急忙忙跑来,茫然失措,那惋惜长叹的样子,好像有什么意外的灾祸。裴度就迎上去问她出了什么事。那妇女说:“我的父亲没有罪被拘押起来,昨天有个贵人给我二条玉带,一条犀牛带,价值一千多串钱,打算用它来贿赂主管的人,不幸丢失在此,看来我老父亲就要大祸临头了。”裴度很同情她,又仔细地追问那东西的颜色,她都说对了,裴度遂将那提袋还给了她,那妇女哭着拜谢,请裴度留下一条玉带,裴度笑着回绝了她。
不久,他又回到相面人那里,相面人仔细审看之后,声色大变,惊叹说:“你一定做了善事,积了大德,前途不可限量,这不为我所知了。”裴度即将前几天的事告诉了他。
裴度后来果然位极人臣。
诸葛长青:他还积极放生,救助了很多生命!
注:元代关汉卿以此故事为题材作元曲《裴度还带》。
《裴度还带》 元·关汉卿作。写唐代裴度拾宝不昧因而救人性命,最终得中状元的故事。全剧共四折一楔子。剧剧情是:唐代宰相裴度未做官时,因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又不肯跟随姨父王员外做生意,只得寄居在山神庙中,幸有一白马寺长老供他斋饭。有一道人为裴度相面,断定他命该横死。此时另有韩太守因廉洁为官被国舅傅彬诬陷入狱,韩夫人与女儿琼英辛苦筹资以救韩太守,幸得朝廷采访使李邦彦赠玉带相助。琼英路过山神庙时不慎失落玉带,被裴度捡到。韩氏母女正要绝望自尽,裴度将玉带归还,韩太守一家三口性命皆得救。就在裴度送韩氏母女出门之时,山神庙倒塌,裴度得以逃脱横死厄运。后裴度赴京赶考,得中状元,并与韩琼英结为夫妇。《裴度还带》全名《山神庙裴度还带》,版本现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脉望馆钞校本、《孤本元明杂剧》本。
简介
裴度,生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卒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唐代后期杰出的政治家。
裴度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25岁时考中进士,后又“应举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对策高等,授河阴县尉”,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裴度居官勤于职守,尤其在“慨然发奋,志平僭逆”的宪宗继位以后,任事多称宪宗旨意,所以不断加官进职,由监察御史,累迁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刑部侍郎、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做了执政宰相。20余年间,裴度在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历任显职。裴度的“威望德业”,一直为世所重,时人论将相,皆“推度为首”。就连“四夷君长”,“见唐使,辄问度老少用舍”。可见当时他威望之高和影响之大。唐朝以后的许多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如司马光、欧阳修、李贽等人,都称赞裴度“以身系国家轻重如郭子仪者二十余年”。
诸葛长青:裴度,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