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财神赵公明
财神赵公明,手下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财神。 被人们尊为财神。
--- 诸葛长青
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相传为武财神。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
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财神。
当今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
赵公明于商代末期出生在秦岭区域附近的西安市周至县集贤镇赵大村。传说出生时在三月十五日黄昏后天将黑时。赵公明,姓赵名朗,亦称玄朗,字公明。赵公明家境贫寒,年青时为木材商打工,力大技精,背运木材。
为人诚实守信,仗义勇为,深得工友信任。木材商十分赞赏,多次奖励。赵公明攒下钱财以后,又借贷工友的钱款,凭着勇气胆识和诚信,自任木商,进行经营。
赵公明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客户自然信赖他,争着和赵公明做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有人借赵公明的百金做生意,不料想遭遇天灾亏了本,一时无力偿还债务。赵公明仅仅让其还了一双筷子,抵消所欠的债账。为富行仁,义利双收。赵公明不但周济贫困,出手大方,而且资助国家的军事行动,亲自参军打仗,十分勇敢。
赵公明一边经营商业,一边到终南山楼观拜访道家学者,精研道理修得正道。赵公明驯养了一只曾经骚扰平原百姓的黑色老虎,人们视为奇迹,称为赵公明的黑虎坐骑。赵公明讲信用、扶贫助困、学道修行、和美处事、善于隐讳。集众多美德于一身,后人才将赵公明敬为财神。
诸葛长青:赵公明既会经商,又会道术,堪称是文武兼备。
赵公明的本事之所以不被史家注意,未写入官修史书,原因一是封建制度下只注重皇家和将相的历史,忽略或漠视赵公明这样处于民间的杰出人物。二是封建社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思想,由秦代延续到清代,使伐木工人出身的经商奇才赵公明不为主流社会认可。三是封建社会流行无商不奸的俗念,上层社会认为经商者的地位低贱。四是中国封建生产关系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超稳态的社会惯性,经商的空间十分狭小,从商者十分有限,使赵公明的经商理念仅仅流传在民间。广大民众认为财富需要保护神,创造财富需要精神偶像和财神引导,敬奉赵公明为财神。五是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排斥修得正道后被道教封为神仙的财神赵公明文化。
赵公明是一位经商奇才,经商理念以信用为本,以聪颖勤劳而聚财有方;以经营得当,管理严密而理财有道;以慈善爱民、仗义济困和疏财爱国而用财有义。古人在感悟赵公明的财富文化时,将赵公明逐步神化。
元明时期,赵光明演变为财神.
元明时《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云:“赵公明,终南山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如黑炭,胡须四张。跨黑虎,授正一玄坛元帅。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剪疟,祛病禳灾。如遇讼冤伸抑,能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宜利合和,无不如意”。
明代陆西星《封神演义》之赵公明出现于第四十六回“广成子破金光阵”。太乙真人破解闻太师之“化血阵”,闻太师无计可施。忽忆起峨嵋山罗浮洞赵公明。乃亲自乘骑黑麒麟,挂金鞭,往罗浮洞来。邀其前来助阵。赵公明遂下山助纣抗周。虽公明武艺高强,法力去边,终为太公所杀。灭商后太公封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主管“迎祥纳福”,统帅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和利市仙官,统管人间一切金银财宝。
祝福天下有缘者有求必应、天官赐福、事业腾飞、财源广进!